美文网首页教育,只要用心亲子教育家庭教育
给学校的建议(1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给学校的建议(1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作者: 郭晓滨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09:34 被阅读35次

    偶然看到东方卫视报道陈世芳女士为了传承复州东北大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人的事迹。因为是家乡的人和事,所以感促格外深。联系这些年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如背诵、阅读古诗文、京剧进课堂、写字课和书法课的课时要求,以及校本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性学习等,无疑是在对学生渗透和开展中华民族基因的传承和教育,这种根的文化,根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体验,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为此,提出学校应该敞开大门以积极的态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建议。

    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意在倡导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让学生感到作为炎黄子孙有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关系到炎黄子孙子血脉相承,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的重要举措,学校应该在开展教育过程中,立足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然后延伸到全民族、全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教育。

    正确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认为有用,说不出理由。当然,对于歌舞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人觉得现在人都不愿意听,也不愿意看,继承不继承没有用,不如搞点人们喜闻乐见的。还有人觉得搞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看点,没有卖点,不赚钱,还得赔钱,不如不搞。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经过大浪淘沙般历史洗礼流传下来,已经说明其优秀和旺盛的生命力,更是历史的发展过程的见证,是我们的祖先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好好保护,代代相传。

    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这样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珍贵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的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长期的对美好的未来期盼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有着被广泛认可的特点,有着极大的影响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学习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后人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体力行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是这样,渐渐地就会丢掉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就会渐渐地被淡忘或淡化。民族的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那些只讲娱乐,把以文化赚钱放在第一位的想法和做法是有损于民族文化的。那些只讲引进,只认为外国的文化好,而盲目崇拜的做法,无意中在淡化民族的文化,“洋为中用”是我们不变的文艺发展方针,但是盲目引进和媚外,用“洋”取代民族文化的做法必须得到限制。那种以“乐”取代文化应有的作用的做法也需要调整,否则,也达不到艺术这种文化应有的影响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涉及到两方面要求。一方面必须是国家有关部门或国际有关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方面是虽然暂时没有经过认定,但是在当地已被广为流传,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这两点基本保证就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课堂。

    坚持科学性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坚持科学性原则,首先,要选取的内容必须是经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适合学生教育的。要避免凭主观臆断,个人好恶,自己觉得什么内容好,什么内容不好作为取舍的标准随意的引进课堂。第三,科学性前提是正确的,还可以选择当地适合教育的传统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选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教育学生的内容,要选择在当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一定影响的就很容易开展起来。即使学校缺少这样传承的教师,也会在当地找到合适的社区成员做兼职教师。开展这种传承教育,很容易被家长和社会接受。

    坚持因校制宜的原则。学校要根据自己本学校的教师资源实际情况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因地制宜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可行的,但是也不排除选择其他的不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种情况下,要考虑教师问题,想选的内容,没有教师就没有办法开展教育。只有想选择的内容,与学校的教师一致的情况下,理想才能变为现实。当然,也可以通过培训教师的办法解决开展教育难的问题。

    坚持传承为主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时间和历史的局限,现代的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要为了所谓的学生学习兴趣随意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了就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原味了,就淡化了传承。也不要以创新为名随意的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创新,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我仍然坚持以传承为主的观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政策依据。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引入课堂,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一项内容。

    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建议,是有法律和政策依据的。我们国家的教育部办公厅与2008年制发了(教体艺厅2号)文件《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说:“为进一步做好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工作,决定2008年3月-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年级应学的京剧曲目。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引起教育部的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开展京剧教学就是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堂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是一项有法律依据的教育内容。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法律具有规定性和强制性。按照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开展教育。

    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对于音乐课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要求:“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这里我们也不但看出,一方面我们要传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二是我们还要学习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为我们所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以什么形式,关系到教师操作层面,也关系到学生教育的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应该做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凡是国家和地方课程中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联系实际开展教育;与校本课程和社团建设相结合,学校可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各种社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仅就课堂教学的形式谈几点具体意见。

    一是,开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以开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按照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做好搜集、编辑工作,然后,经过一定的程序研究,纳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不允许随意的找到一种资源就拿到课堂上教给学生。课堂是神圣的地方,也是严肃的地方,是学生的生命场。因此,在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健康、科学和有教育性。

    二是有选择的拿来。对于外地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相当的影响,同时,本学校有教师资源,可以拿来,在本学校使用。这样做,能够丰富教学能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访、整理和研究,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教室查找资料研究中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习。既培养学生爱家乡情感,爱文化的情感,又有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培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教育,应该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部分学生教育,满足他们的兴趣,逐步发展为特长教育。可以开展课外的个性教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这样,很容易得到真传,对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O一二年五月九日
    二O一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修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学校的建议(11)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yd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