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蛐蛐

作者: 沧海愚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9:35 被阅读46次

小时候经常和几个小伙伴一起逮蛐蛐,逮蛐蛐不是为了养在竹罐里看,是为了吃。

秋天玉米砍过之后,玉米杆堆在地里,就是我们逮蛐蛐的好时候了。约上三两个小伙伴到地里,玉米刚砍过,尖尖的玉米茬在地里矗着,有一些杂草和枯败的玉米叶。找蛐蛐不能盲目乱找,先要翻地里堆着的玉米杆,要翻也不能破马张飞,破马张飞就把蛐蛐惊飞了。要轻轻地一根根把玉米杆挪开,可以看到蛐蛐在玉米杆上趴着,这时不能慌,蛐蛐起飞时一般要朝前方斜向上方向飞,因此右手要从这个方向扣向蛐蛐,扣的时候手掌尽量要张开,但是手心要鼓起,否则扣到蛐蛐也容易把蛐蛐压扁,扣到蛐蛐后,用狗尾巴草从蛐蛐脖子那里穿过。蛐蛐如果飞走了,轻易不能跑着追,一是蛐蛐飞起来很快,二是玉米地里的玉米茬很多,也不容易跑起来,跑起来也很容易摔倒受伤。运气好,很快就能逮到好几串蛐蛐。

逮蛐蛐顺便也逮其他蚂虫(蝗虫),大老扁就很容易逮到。大老扁肚子长、大,肉多,有绿色、绿褐夹杂两种颜色,行动迟缓,远远没有蛐蛐利索,所以,只要发现地里有老扁,一般都可以抓到。即使第一击没有成功,老扁飞走了,也可以跑着追,老扁一次飞不远也飞不高,不像蛐蛐,只要飞走就很难再抓到。还有灰色的叫大飞头,飞的快,个头有大有小,肉不多,不是太好吃。

后来家里的路边装了路灯,逮蛐蛐就容易多了。每天晚上七八点钟,路灯亮了之后,路灯下面地上、墙上、电线杆上密密麻麻都是蛐蛐。这时逮蛐蛐有直接用手扣的,家里条件好的也有用苍蝇拍的,也可以在小棍子顶端绑一块硬纸板,有了这些工具,逮蛐蛐就容易多了,再用狗尾巴草穿就来不及,直接装罐头瓶,逮到也不担心把蛐蛐拍死,塞到瓶子里完事。路灯底下的亮光里,大人小孩都在那里捉,有一手抱着孩子的妈妈也偶尔会腾出手拍一两只。大人一般拿着顺手的兵器,左右开弓,指挥家里的孩子拖个脸盘捡拍死的蛐蛐,小孩子大多用手扣,追着没有扣到的蛐蛐到处跑。一个晚上路灯下都叽叽喳喳大呼小叫,很热闹。

不管是怎么逮到的蛐蛐、蚂虫,拿回家掐头去翅,洗都不用洗就在锅里放点盐炒炒,烙馍卷起来吃,味道确实很香。经常很纳闷,蛐蛐这么好的东西,老北京那些人花很多钱买了养到竹笼里看,自己不到外面捉,捉了也不炒炒吃,不会过。

相关文章

  • 捉蛐蛐

    小时候经常和几个小伙伴一起逮蛐蛐,逮蛐蛐不是为了养在竹罐里看,是为了吃。 秋天玉米砍过之后,玉米杆堆在地里,就是我...

  • 捉蛐蛐

    到了秋天,河边开始有了蛐蛐儿的叫声。河边的蛐蛐儿叫的早,但我们不喜欢这的蛐蛐儿,因为它们个头小,也不善战。为了捉个...

  • 捉蛐蛐

    蛐蛐就是蟋蟀。夏秋多在庄稼地里的隐蔽处潜伏着。晚上回来活动,有节奏地叫着:瞿瞿瞿瞿,瞿瞿瞿瞿……好像吟诵着唐诗宋词...

  • 捉蛐蛐儿

    周六晚上跟母上大人视频,忽然眼角一动。蛐蛐儿在床头的柜子旁边蹦跶,扔掉手机速度跳下床,屏住呼吸,连鞋子都没穿。结果...

  • 每日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捉蟋蟀啦!

    前阵子回老家,正好是捉蟋蟀的时间,吃过晚饭后,便想着去捉蟋蟀。 为什么要捉蟋蟀呢? 蟋蟀,又名蛐蛐,自宋代以来,就...

  • 秋天(小史记之十九)

    到了秋天,河边开始有了蛐蛐儿的叫声。河边的蛐蛐儿叫的早,但我们不喜欢这的蛐蛐儿,因为它们个头小,也不善战。为了捉个...

  • 捉玩蛐蛐的故事——我的童年忆事

    立秋刚过,野外的蛐蛐叫得特别响,特别清脆,特别欢快,就勾起了我童年捉玩蛐蛐的许多往事……。 那时读小学的我们,整个...

  • 冬至这天的乡愁-捉蛐蛐

    前两天倒时差睡不着,听马未都先生讲老北京"玩儿主"都玩什么,其中一段"玩蛐蛐"勾起了我童年的很多回忆,反正也睡不着...

  • 随笔

    小时候的玩伴,一起玩的泥巴,夏天的蝉鸣,捉过的蛐蛐,吹过的晚风,摸水捉鱼。童年,简单,美好。 ...

  • 「293」杂文随笔——金秋雅戏说蛐蛐

    早年间许多老北京人都爱玩蛐蛐儿,每当蛐蛐鸣叫之时就会有人来到荒郊野外在杂草丛中捉蛐蛐儿,尤其是胡同里的男孩子们结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捉蛐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zd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