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佛学

作者: 这个作者有点冷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3:49 被阅读0次

    1

    佛学,艰涩难懂,玄之又玄。

    我一向避而远之,有时还对它嗤之以鼻:都是一些不做正事的人在那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但随着路走得多了,慢慢开始重新审视它。

    佛学已经于这世间传承了几千年,多少人为之倾倒痴迷,许多得到高僧终其一生都在悟道、参禅,必定有它的道理和魅力。

    以我有限的阅历,谈谈我所理解的佛学。

    我所理解的佛学

    2

    小时候,沉迷金庸的武侠小说。

    里面讲到少林寺的时候,那些和尚经常会说一句经典台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弥陀佛”。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曾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最讨厌这种句式,这些故作高深调调,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今细细研究,感觉煞有其事。

    我所理解的佛学

    3

    先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疑邻盗斧》。

    这个故事是初中课本里面的一篇文言文,说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第二个故事——

    一个鸡汤段子:两个人看到桌子上半瓶水,一个人说,糟了,只剩半瓶水了;另一个人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第三个故事——

    我看我朋友发的朋友圈,说鹿晗来深圳搞个什么活动。现场那是人山人海,欢呼雀跃,排着长龙等着见鹿晗一面,甚至发生了踩踏事故,不知是真是假。

    我说鹿晗有啥好看的,我就不太喜欢;朋友说,你就不懂了吧!他可是目前中国最红的小鲜肉,长得帅毙了!

    4

    三个问题:

    什么是真实?——以上三个故事里的邻居、半瓶水、鹿晗是真实的。

    什么是色?——像偷斧子的或者不像偷斧头的、糟了和太好了、没啥好看的和帅毙了

    什么是空?——第二个问题是空的,不存在的。

    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万事万物,为各种事物依据自己经历、知识、性别、宗教、心情好坏、立场等等主观因素给它们贴上自以为合理的标签和赋予它们内涵,这些标签和内涵我们称之为“色”!

    而这些“色”是不存在,是空的!

    此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所理解的佛学

    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动物世界里面,动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色。

    兔子是可爱的;绵羊是善良的;狼是凶猛狡猾的;狮子是残忍的等等

    绵羊吃草那是合理,理所当然;狼吃绵羊是残忍的,是不合理的。

    我们应该赞美歌颂绵羊,痛斥鞭挞狼。

    这些观点、标签、内涵都是人依据各自的道德价值观来赋予它们的。

    而动物本没有这些色彩,它们的一切活动都遵循自然法则,都是为了生存罢了!

    那些人为贴上的标签和赋予的内涵对动物没有意义,是空的,也是不存在的。

    要这么诡辩的话,那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羊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残忍地把草给吃了。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还是很有道理。

    5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色”?

    其实进化心理学给出过理论支撑——

    因为自然选择要求我们对周围事物迅速做出好坏判断,这样才有利于生存。

    这个快速判断,就是事物让我们产生的感情,就是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就是“色”。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色”,人类不可能走到今天。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原始人走在森林里,孤身一身,突然旁边的草丛动了。

    草丛动了,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

    1.风吹动的。

    2.里面趴着一只羊在吃草。

    3.里面趴着一只狮子准备伏击你。

    你现在孤身一人,你会做出何种判断?

    有人说,我们要“空”,若无其事,不去注意,那么万一跳出一只狮子,你就一命呜呼了!

    如果所有人类都悟到了“空”,人类也就灭绝了。

    针对这种情况,按照悲观理论,孤身一人,就算草丛里有99%的概率是只羊,只有1%的概率是只狮子,我也宁愿相信里面是只狮子,我会撒腿就跑,因为保命求生存是动物最重要。

    6

    佛学里讲究的修行,也分等级。

    我所理解的佛学

    我们俗世凡人是“色”人。

    修行的觉悟者就是体会到“无色”的人,所以他们没啥烦恼。

    所以听到很多佛教徒劝世人放下执念,就会获得快乐。

    因为那些执念都是你带着有色眼镜贴上去的标签和赋予的内涵,都是空的,你要放下不去在意,那么三千烦恼丝都没了,你就变成了“无色”人,就没有烦恼了。

    但听说修行到最高层次的人,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空”——你对整个世界的“色感”会下降。

    有两句话对这些玄之又玄的理论有个比较好的解释: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先要有无色的意识去观察万物,认识到空,然后带着空的境界回归,那么万事万物在你眼中的色感就降低了。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

    这是对“空”的很好解释。本来人心对善恶没什么概念,但是当思维开始活动,必然产生善恶的概念,而任何概念都是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世界本身。

    总之:无色即为空!

    7

    每次听到佛学的辩论,最后一位得到大师都会搞句“不可说,不可说”作为结语。

    我所理解的佛学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想笑,暗自嘲讽:装X,彻底辩论不过了,就找个虚无缥缈的借口收尾。

    其实,佛学里的“不可说”暗含着大智慧——

    不可说教导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为你一旦把内心想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自然带上主观色彩,也就偏离了事物的本质。

    现在想想,这种做法其实是认识事物本质最好的做法啊!

    9

    我们都说人生要经历三个阶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所理解的佛学

    人们都说婴儿期最纯洁,对万事万物没有概念,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曾经我做老师时讲过一个阅读理解题,可以论证——

    说一位妈妈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饭店吃饭,饭店角落处有个乞丐。

    孩子一直看着乞丐,乞丐也对孩子产生了兴趣。

    但妈妈认为乞丐是脏的、丑陋的、堕落的,不太愿意孩子跟他有接触。

    不过后来发现乞丐对孩子并无恶心,孩子是“无色”的,觉得乞丐就是跟他一样,是同一个物种,都是人!

    于是,乞丐和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乞丐对这位妈妈表示感谢,而妈妈也感到很惭愧。

    人经过成长,慢慢长大,知道山是高大的,水是柔美的,就开始赋予内涵了,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最后,当你修行到一定地步,由无色领悟到空,再回头来看山水,就会觉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但我想补充的是:第三层的山水,比第一层、第二层的山水“色感”会降低很多。

    10

    经常有人说佛学会让人觉得生活无趣,失去了生存的意思,因为“万事皆空”嘛!

    我等凡人还苦苦追寻什么呢?读毫无意义。

    其实并非如此:佛学会让人更自由,让你可以排除干扰自由选择你要体察的东西。

    据说,那里面隐藏着至高的乐趣的和幸福感。

    不信,举例说明——

    看过金庸小说的都知道,杨过他们在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时候,最后推崇老顽童为中顽童,武林第一人的时候,东邪黄药师说的话吗?

    “老顽童啊,老顽童,我视名利为粪土,南帝一灯大师视名利为虚无,杨过、郭靖等人更不是看重名利的人,但我们还是输给你了,你心中空荡荡,洒脱纯真,根本就没有名利二字,又更胜我们一个境界了,今后东西南北中五绝以你为首,中顽童,非你莫属了。”

    好一个“空荡荡”!

    由“无色”领悟到“空”,方是人生至高之境啊!

    愿人人都如孙大圣一样,悟“空”;

    愿人人都活得像老顽童一样,“无色”!

    我所理解的佛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理解的佛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z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