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明确“商业选品 123法”后,(即:1、替谁?解决什么问题?2、这个产品假设,命门在哪儿?3、竞对是谁?有无对标公司?或者未来长大后对标是哪儿家?),需要知道市场的基本面,识别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增长潜力。
二、市场模型 123法
1、整体市场份额有多大?
2、市场现有存量?未来增量或增长率?
3、目前市场上有无类似产品?都是谁?
1、整体市场份额有多大?
“不谋全局者 不足以谋一域”,整体市场份额代表总体的市场体量,是一个项目最大的商业空间,对公司扮演的角色、定位和长远愿景,能够以终为始的来看待,起到关键的作用。确定市场份额之前,首先需要界定属于哪儿个行业?行业是明确和测算公司的总体版图的一个有效手段。从商品属性和客群属性两个方面来确定行业。商品属性是指产品本身所固有的性质,直接划分到哪儿个行业中。客群属性是指所服务的客户群体的特征。也就是行业规模=直接行业+延展行业,直接行业通过商品属性来定义,延展行业通过客群的延展变化,拓宽商品的边界来定义。
公司处于创业期、成长期或稳定期,都适用界定市场份额。改变和调整市场份额的内心预期,能够改变整体组织心智,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未来的成长空间。这样更有利于明确创业目标,更能保持和激发创业家和团队的雄心,内部创业的热情和方法的创新,从而盘活组织活力。
2、市场现有存量?未来增量或增长率?
市场份额=市场存量+增量。市场存量即为当下行业的市场现有的体量是多大,增量是指未来通过行业的延展或是需求增大或是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提升空间。
获取市场份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获取法,二是自我推测法。直接获取法通常很简单,就是查询官方渠道或行业数据来获得,虽获取方式简单,最大的难点是并非每个行业都有相关数据。
自我推测法=提炼关键指标+设定核算逻辑。提取直接关键指标为:客群数量、客单价、复购率、复购周期、增长率。需要说明的是”复购周期“ 这个指标提炼复购群体的年均复购次数。
设定核算逻辑就中加减乘除模式,如:年度市场规模=客群数量*客单价+(客群数量*复购率*客单价)*年均复购次数+增量(增长率)。未来增量或增长率考量点仍对应提取的关键指标:客群数量、客单价、复购率、复购周期。
尽管市面上有成熟的市场预测方法,仍要有自身的核算逻辑,因为中间的变量自己具备主动权,是可被创造被改变的。需按自身的业务模式和指标估测的假设数值来核算具体的市场规模,这样能够初步明确自身业务发展的框架和过程管控目标和路径。自我推测法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现实数据论证,通常是直取获取法和自我推测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来冲抵预测数值的偏差。
3、目前市场上有无类似产品?都是谁?
大多数情况下,市面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产品,更没有无类似的产品,产品即使是“首创”,也会有前驱者、同行者或是跟随者。有直接竞对或间接竞对,就能够找到对标公司或者潜在对标公司的产品,从全球的视野去寻找类似产品和同质产品,把同类型的产品进行罗列,去发现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优劣势,深挖这些产品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参照自身的产品去寻求竞争的空间,弥补产品的不足。
罗列与深挖类似产品仅是第一步,了解产品的模型=产品本身+管理团队+成员背景+团队规模+发展阶段。产品本身是体现市场上的直接特征,从用户反馈或者自身体验能够直接感知到。除此还要对应此产品的管理团队、成员背景、团队规模等情况,通过对方的”排兵布阵“和发展阶段经历的事情及面临的挑战,大胆推测对方未来成长的天花板和产品走势。
尽管明确和扩张市场份额应该是公司首要的战略目标。但同时应避免陷入误区,市场份额的扩张不代表成本的下降,不要盲目追求,仍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没有利润谈不上生存的根基。
(待续)
相信理论和思维的力量!致敬所有的管理者和创业者。
高宏飞
2021年4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