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析下人类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人类不是直接接触大自然,而是需要通过感官系统的过滤。这个设计的意义在于实际上在于通过减少无效信息的接收量从而减少对身体资源的损耗。
人的身体资源是有限的
这个是整个分析的大前提。如果能直接接收所有的大自然信息,那么人就不存在“求真”的问题了,因为一切皆可以通过对大自然的信息接收而获得,但人类本身作为生物,最为紧迫的就是生存下去,如果我们直接接收所有的大自然信息,那么整个感官系统就会变得无比庞大,信息分析系统也会非常损耗资源,人类生存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大,一个小小的异常,则可能会导致整个体系的毁灭。因此为了“求存”,人类必须要有一个感官系统,去过滤掉大部分和生存无关的信息。因此王东岳说过:
万物求存而非求真
除此之外,人类获取到感官得到的信息后,并非直接把信息直接保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抽象过程,把信息抽象为知识,然后保存起来,然后以共享模式,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取到知识然后用于实践活动。和感官不同的是,感官是直接过滤大自然对生存无用的信息,从而提高人类获取信息的效率。而抽象系统更多的是提高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成本,以及大脑对知识的储存成本。人的身体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抽象系统,也就没有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那么人一方面获取相关实践技能的时候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学习和试错,另一方面,没有体系的信息也不利于人类大脑的存储,人类需要记忆各种看起来无规律的信息。这些最终制约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
庄子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人类虽然有了感官和抽象系统的过滤和优化,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但人类也无法获取大自然所有的信息,因此,人类的分工合作体系实际上也是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只获取边界范围内的信息,然后通过合作进行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信息的处理量。吾生虽有涯,而取有涯之知,不殆已! 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提前划定边界,知识并非多多益善,一个充满知识的大脑,也会降低思考的性能。
分工合作的科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