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看到有人在说猪油的好处,猪油似乎又开始回归到了人们的餐桌上。曾几何时,这碗凝脂般的猪油,是一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食材。
我不知道,有多少北方人,仍会记得从前那涂了一层猪油的馒头片,若是这片馒头片再能放到炉火上烤到金黄色,若是这片金黄色的猪油馒头片上再能撒上些许白糖,请问,谁能拒绝这样一片充满灵魂的猪油馒头片?又有多少南方人,仍会记得那一碗猪油菜饭——饱满莹白的米饭,必须热腾腾地装上。这时候,一勺微微泛黄的猪油颤颤巍巍地融化在饭顶,脂香渗满饭粒的空隙。再拌上烫得软嫩,翡翠一样青绿的叶菜,晶莹剔透的猪油菜饭,便只等人来大快朵颐。
从前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采用的是供给制,粮、油、面都是需要凭票供应的,特别是食用油,每月全家的供应量是不够用的,猪油此刻就派上了大用场。很多人会在家里存些肉票,买些肥的猪肉去“炼”油,用来给家常菜增添风味。
我还能记得小时候母亲炼油的情景:把白花花的肉膘切成小块,入锅翻炒煎熬。猛火下,寸丁大小的肉膘滋滋地翻滚着,身子越缩越小,失去了最初的白嫩。当猪油慢慢溢出,肉膘也变成了金黄的油渣。刚熬出来的猪油,金光闪烁,母亲会把它舀进搪瓷缸里,放上一两天猪油便会凝固,变得雪白雪白,状如凝脂。
那时候,几乎每家的厨房的碗柜里有那么一个杯子或者瓷碗,里面放着香喷喷的猪油。
记得冬天的晚上,全家人围炉而坐,切一些馒头片,然后抹上猪油,放在火炉上烤至焦黄,吃的时候撒一些白糖,那是我整个童年时光里的一道独特的美味。
炼油后剩下的焦黄酥香的油渣,老人则爱拿它下酒,孩子们则拿来当零食吃。
作家尤今就对小时候吃猪油渣的经历记忆犹新:“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像喷泉一样,猛地激射而出,芬芳四溢。”
后来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各种油应有尽有,猪油被说成了是不健康的食品,猪油也就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脂渣却成了青岛的一道传统名吃。
这几年猪油似乎又被“正名”了,说是适当吃点猪油有益健康,那碗光润、洁白的凝脂般的猪油就又出现在了百姓的生活中。
健康当然要少吃油,猪油一点点就可以炒出很香的菜了,浅尝即止,一饱口福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