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千年#《史记》第31天: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08:10 被阅读0次


    夏本纪·15

    原文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笔记

    禹接舜位的过程,跟舜继承尧的过程如出一辙。尧以舜代行天子执政,八年之后尧驾崩,三年之丧结束,舜要让给尧的儿子,结果诸侯不认账。

    这一次舜向上天举荐大禹,继承天子之位。十七年后,帝舜驾崩。三年守丧期过后,大禹把位置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躲到了阳城。阳城可能在今天河南登封。天子诸侯都不去朝见商均,而来朝见大禹。大禹于是即位,向南朝天下,国号夏后,姓姒氏。

    驾崩的说法来自周王朝制度。至于三年丧制,是儒家开始推崇的礼制,龙山文化晚期有没有不知道。不过大约在7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都产生了埋葬死者的行为,一同埋葬的可能还有花。这或许是人类继工具标准化之后,第二大纯抽象的思想。从这一思想肇端,人类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丧葬文化,而这也有可能是宗教的源头之一。

    尧舜禹的天子传承,我们称为禅让制。在部落方国联盟时期,位置的承继采用首领挑选或者诸侯公推这一方式很正常,匈奴的王位继承制度就经过了公选、世选再到世袭的演变,没有说一上来就是世袭制的。有趣的是尧到舜,舜到禹都特意提及躲避前任首领儿子的情节,似乎是为了把后面大禹传位给启的过程合理化——从黄帝到禹,本是相当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但史料寥寥数语说完,一下子从禅让到世袭,解释不通,后人只好展开想象。

    不过就凭大禹的功绩,天下归心不奇怪啊。

    原文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笔记

    《帝王纪》记载皋陶是山东曲阜人。大禹继承天子之位后,向上天推荐皋陶后继,并授权皋陶理政,但是皋陶死在了大禹前面。大禹于是封皋陶的后代在英、六,或在许,分别是今天的河南固始、安徽六安/湖北英山或者河南许昌。安徽、湖北、河南交界地带。

    大禹之后又推举益,授予执政大权。

    原文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笔记

    在位第十年,大禹视察东边诸侯,到了今天会稽驾崩。这里是越人的地盘,大禹真来过吗?全注全译版说不必考其是非——古史传说论不了是非。此前大禹授予益执政大权,三年守丧结束,益把天子之位让给了大禹的儿子启,自己躲到了今天登封市东南的箕山。不过,这一次避位的结果不一样。

    大禹的儿子夏启贤德,天下归心。大禹死后,即使是授权给了益,但是益辅佐大禹的时间太短,天下人不信服,所以诸侯就都顺势离开益,去朝见启,说:我们的君主是帝禹的儿子啊。于是夏启即位,就是夏后帝启。注意到没有,这时后和帝都用在了启身上。后来“后”才用在了皇后、太后身上。

    夏启的即位意味着世袭制的开始。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两字之变,涵盖了思想、政治、经济等许多变化。挖个坑,以后多加注意。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五千年#《史记》第31天: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lz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