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日更第51天,我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来简书之前,我已经写了两百首左右暂时还不能称之为诗的劳什子。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所突破。
因为我觉得诗歌首先是要抒情言志。诚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言志。虽然自己喜欢的是现代诗,但古今一体,一首没有感情的诗是没有灵魂的诗。
其次我觉得诗歌要有凝练性、形象性和跳跃性。在很短的篇幅里藏有极丰富的意蕴,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得言简意赅。譬如海子的《一代人》,仅有两句,却包含了对整整一个时代的追问、反思和寻觅。形象性自不必说,如郑愁予的《错误》中有一连串的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给人一股淡淡的清新脱俗之感。而跳跃性主要是指将不属于自己属性特点的词语嫁接过来,以给人一种语言陌生化的感觉。如北岛的《雨夜》中“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血淋淋”、“交出青春”等都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爱的人的忠贞。
当然我也特别信奉闻一多等人提出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而他自己写的《死水》也极好地体现他的主张。
只是自己写诗越写越困惑,有人说我多写些咏物诗,不要只写些有关内心的诗,也有人说我写得太悲切,要多写些开心的,还有人说我写得太平淡,言之无文……
而我自己同意他们所说的观点,又机缘巧合,来到了简书这个平台,以为可以结识一些人,帮助我解惑。
我刚来,就向海子三月归老师主编的“诗”投稿,有的诗经审核,有的能发布,有的不能,我很开心,觉得自己有上升的空间,凭着一股劲儿,我一天可以写上三、四首短诗,仿佛他们的裁定给我一些标准和方向,什么样的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可是好景不长,“诗”突然宣布不再审核,肯定是工作量太大,这完全能够理解和支持,可于我而言,感觉自己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再也打不起精神,为此,我还特地向海子三月归老师请教,说出了我的困惑,在此,我特别感谢海子三月归老师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回复。
可我的困惑依然存在。
我感觉自己写的东西最缺少的就是凝练性,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简友,如独秀一栀的《你的名字》--午夜/你的名字长出藤蔓/爬过思念的山峰/穿过鼾声的丛林/攀上了梦的篱笆/,如典昕的《逃离》--消瘦的行装/九月,把疼痛裹紧/试图越过你的城府/攻破那些闲言碎语……
再看看自己写的,那能称作诗吗?
是不是写诗得有天赋,而我并不在其列?再怎么努力亦是枉然?
又或者因为写了些散文,妨碍了我对诗歌要义的把握,损害了灵感的诞生?
坚持写下去,这是必然的,可什么时候能找到突破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希望惑而得解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