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
这句科比反问记者的话,成为了励志的代言。
这句话,看似概括了科比成功的原因,也暗中鼓励了很多人,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可是,科比的成功真的是因为“洛杉矶的太阳”吗?
当读了管维佳所著的《少年科比》后,才发现,成年人的努力充满着鸡血式的绚烂,自以为成年人努力就可以追得上别人,其实,只是自欺欺人罢了,真正的牛人,早在少年时期就明白“我想要什么”“我要做什么”。
所以,人与人的差距,其实并不是在20或30岁,而是在少年时期。少年时期的品行,往往决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
这本书不是要告诉读者,科比有多牛,而是真实还原了科比少年时期的经历,”它讲述给你听的是,科比如何成为科比,是怎样的出身、环境、问哈、生活、阅历,才习惯成了科比式的独特个性,才将那个18岁的少年推向了不朽的职业生涯的大门前。“
什么样的品行,将科比推向了篮球的职业生涯呢?
无专注,不成功
课程年年报,鸡娃年年有。
现在,很多家长蜂拥至各种培训班,显然怕孩子落下了、耽误了。我也在这群疯狂的宝妈之列,耳听各路报班咨询,双脚踏破培训班大门,疲于奔命的赶场式陪娃上课。
在同样报了舞蹈班、绘画班、跆拳道班、英语班后,我听说国际象棋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参加比赛,要是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还可以享受高考单招政策。于是,我趁着孩子上跆拳道课时,就去对面的象棋馆咨询。
一位大概六十来岁的老师,看着我,摇摇头说,你抱这么多能学过来吗?这也学,那也学的,啥时候学好?都是半瓶水逛。
老师的话难听,却很直接地道出了现在教育的问题,就是贪多嚼不烂。
而科比呢,从小就专注于篮球,尽管他也曾足球踢得很棒,但是他从未改变过对篮球的坚守,无论有没有人观看,都十分认真地专注地打球。
曾在维奥拉俱乐部带过科比的罗密欧教练就说:“训练过程中,科比总是特别专注和认真,运球、转向、团队协作,他从不分心。”
这份专注,让科比主动打牢基础,研究技巧技法,在实际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最终成为篮球技术极佳的球员。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所以,专注很累,但结局一定很美。
目标:清晰可见
很多高考的考生,在考试时只知道自己要考高分数,却不知道自己要考哪个专业,在考后,只知道参照分数找名气大的学校,却不明白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
所以,往往很多学生,糊里糊涂地过完大学生活,草草率率地拿着毕业证,最后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
他们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不喜欢这个职业,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了要去改变的勇气了。
然而,科比却在少年时,就树立了清晰的目标,立志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
目标就像灯塔,指引着人前进的方向。让人不会面对诱惑时,改变行程。
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的主动性,为了实现目标,人会主动动起来,为了目标而奋斗。
其实,科比的文化课也非常好,要是不走篮球运动员的路,他也可以通过文化课考试升学,可是他拒绝了,不给自己留后路地去学习篮球。毕竟,篮球是他的梦想。
陀忠妥耶夫基曾说:“追两只兔子——将会一无所获。”
所以,目标不要设太多,而是树立一个,即直接奔着这个目标前行。
偶像
偶像,不是现在所说的狂热粉丝式的追星,而是真正地崇拜偶像的能力。
对于科比来说,最重要的偶像是父亲乔。
科比的父亲乔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并且球技极佳的运动员。科比从小就看着父亲练球,研究父亲的技巧技法。在小科比眼中,父亲就是最好的篮球运动员。
3岁的科比,是爸爸的头号球迷。他穿着老爸的球衣在家里跑来跑去,只有爸爸的比赛能让他定下来。他模仿爸爸的一切,当爸爸出手一个跳投,科比也会把他的小号篮球投出去。当爸爸成功过人杀向篮下,科比也会运着球,过掉想象中的防守球员,把球扣进迷你篮筐。爸爸坐在板凳上休息,科比也会坐下。爸爸拿过饮料来喝,科比也会抓起他的小水壶喝水。
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在家长的迁移膜蛤的影响下,孩子会表现出和家长行为方式的一致性的变化,科比就是因父亲的影响而深爱篮球的,同样,《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武亦姝,一个饱读诗书的温婉才女,正是因为父母都深爱阅读,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就有三口共读的活动。
因此,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好的教育不是督促、责任与鞭策,而是作为家长,我们一起成长,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
意思就是说,一个孩子长大后的样子,其实在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正如科比一样,他的成功并不是成年后的拼命努力而来的,而是少年时期就展现出来的。
少年时期,家庭的影响,树立明确的目标,加上专注的努力,就是科比成功的原因。
因此,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里以正面的影响。也要帮孩子树立目标,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