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意识的有能

无意识的有能

作者: 悟空问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07:58 被阅读0次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认为自己能控制的,比自己真正可以控制的要少得多;而对我们自己,则刚好相反。

    当我们抱怨“今天的天气让我的心情很糟糕”或者“这个家伙真让我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承认自己对状况无能为力。显然,这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都认识一些人,把这种方式当作生活的常态。

    这是无意识的无能,而人生中的大部分痛苦都来源于此。

    在情绪上,这种情形最为常见。我们往往会本能地认为,情绪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外界刺激与我们自己的情绪之间,还有着广阔的空间和一大段时间,而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自己所忽略,而且忽略的时间惊人地久。

    积极心理学之父 Martin Seligman 的ABC 理论认为“当我们碰到不愉快的事件时,自然的反应是去思索它,我们的思想很快地凝聚成了念头,这些念头会变成习惯,使我们根本就不自觉我们会这样想,除非我们停下来去专注它。这些念头并不是呆呆地停留在那里,它们会引起后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念头的直接后果。”

    当我们自己也意识到的确如此时,就进入了“有意识的无能”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知道自己可以对刺激采取不同的反应,但是却无法做到。这种明知道却做不到的状况往往会导致两种状况中的一种:放弃同时降低自我评价,或者持续尝试努力改变。改变的过程可能会很长,毕竟我们已经太过熟悉自己以往对事物的观念,熟悉到成为条件反射的程度。

    但是依然可以改变。Martin Seligman 拓展了 ABC 模式,为它添加了 D 和 E 两个字母,加上反驳(disputation)和激励(energization)。以这样的方式,当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对每个外在刺激的看法时,当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时,就又向前走了一步,成为了“有意识的有能”。在我们自己的主动干预下,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外界的刺激——这些方式往往正面和积极,而非对自己有害的。

    任何练习,只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最终都会成为习惯。最终,我们将无需再每次告诉自己该怎么想该怎么做,而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这时,就是“无意识的有能”了。人与人的差距,就表现在这里。


    推荐系统领域中有个有趣的问题,叫做“冷启动”。在无意识无能的阶段,最需要的是了解——了解自己,了解世界。过去几十年的新发现已经颠覆了不少过去数千年传承下来的经验,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身体与我们之前以为的很不一样。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来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来用过去所不可想象的工具和流程来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就像冷启动问题一样,处于无意识无能阶段的人们不知道自己该去了解什么,不知道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甚至连去了解的意愿都不会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浑浑噩噩地过活的原因——更值得过的生活,不在他们的思维版图之内。

    在从无能到有能的四个阶段中,这个阶段中的人是唯一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这种状况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突破。唯一能做的,是去结识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并且获取他们的帮助。在传统上,学校就是这样的机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即使是他们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帮助。固然可以有一些通用性的建议,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让通用型的建议并不会有太多的用武之地。我们的学校正在致力于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同类:主要使用某一种感官来帮助记忆,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固有的方法来解决已经解决过无数次的问题,而且往往落后于时代太远。

    幸好,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需要过于依赖学校和传统的教育。互联网上已经有了许多可以帮助人们塑造自己的内容,而且以各种迎面扑来的姿态人们无法躲开。最吸引人的永远都是那些符合人们生物本能的东西——玄妙有趣而简单的东西。

    这个阶段,人们会完全不加思考地接受自己接受到的信息,无法判断对错。人们会同时持有两种甚至更多种矛盾的观念,而甚至意识不到其中的矛盾之处。

    就像婴儿一样对一切照单全收,显然不是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方式,但是毕竟是个开始。量变可能会带来质变,这是必经之路。这还是在王阳明所说的“博学之”的阶段,大脑兼容并蓄杂乱无章像一个泥潭。但是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个起步了。


    从无意识无能到有意识无能的变化,往往是通过比较来产生的。新世界在我们眼前打开了大门,每当我们看到某个新技能或者意识到了自己存在某些不足,就已经迈过了一次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门槛。但是这道大门可能会通往两个完全不同的房间,其中一个是抱怨,而另一个更有意义一点——改变。

    抱怨很糟糕。它不仅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导致情绪甚至是心态变化。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对某件事无能为力,或者认为自己在某项技能上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不相配时(人们往往会期待惊人的低成本高回报,虽然很不理性),可能会导致抱怨。但是抱怨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抱怨是常见的生活方式,往往来源于自小生活的环境。我们都见过许多怨气冲天的人,抱怨一切都不如意,只空想着某天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只需要略微想一下就知道这种生活方式全不合理;但是人们往往连稍微想一下都不肯——因为这已经成了习惯,成了“无意识有能”的能力。

    当人们停止抱怨并开始尝试接受或改变时,应该说就进入了“有意识有能”的阶段。如果这样说的话,看起来“有意识无能”阶段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并非如此。有意识无能阶段的价值在于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从而带来心态和观念上的改变。只有当心态和观念改变了,才会产生不一样的行动。心在事先,一贯如此。

    有意识无能的阶段是为了真正的改变做准备——内部的准备和外部的准备都包括在内。在改变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从心态上打破过去的习惯并对即将来临的新习惯做好准备,而这往往需要经历巨大的打击。人们在切除肺部肿瘤后往往更容易戒烟,在一次重要考试失败后往往才会真正努力学习,这类的例子我们都能举出一些。我觉得“痛改前非”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真的疼了,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改变。

    然而,出于本能,我们往往会希望尽可能快地完成这种准备。心理上的准备可能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是改变并不仅仅需要改变心态就够,方法、策略与计划也十分重要。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顺利地读过改变阶段,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却是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面;我们可能会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会认为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自己和世界。

    问题是,无论是自己还是世界都是客观存在,并不会仅仅因为保持某种观念就可以带来物理上的变化。求快是这一阶段最常见的误区,也往往是改变失败的原因。“我想”不等于“我做”,而“我做”也不等于“我能做”。在找到有效方法,制定可行计划之前,盲目尝试改变,并不会把我们带入美丽新世界。

    《中庸》中说“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应该是在有意识无能阶段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困难程度在四个阶段中最高。在这时,我们一边受着内心想要改变的欲望煎熬,一方面还得耐下性子来学习、比较、筛选、验证,直到找到通往“有意识有能”的最佳路线,的确很难。

    但是,一旦迈过这一阶段,就会看见真正美丽的风景了。


    从内部和外部都做好准备之后,就开始渐入佳境,进入“有意识的有能”阶段了。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三个阶段中,最需要花时间努力的阶段——无论是改变根深蒂固的旧习惯,还是掌握一门新技能,都需要在意志力的帮助下进行大量有意识练习。

    无论是学写字还是学开车,我们都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个阶段;在掌握一门外语或学习画画这样的活动中则更为明显。我们会犯些错误,会一次次改正,还会经历一些似乎怎么努力也无法提高的时期。犯错、掌握、平台期也许偶尔还有一点顿悟,构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如果用颜色来描述的话,这个阶段应该是有点灰暗的。

    这是“笃行之”的阶段,我们已经摆脱了困惑,找到了方法,可以专注于事务本身。然而人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在一开始的突飞猛进一路高歌之后,总会碰到让人灰心的平台期。看起来明明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似乎陷在学习区里出不来,无法顺利到达舒适区;这是中途放弃的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

    有一种理论认为,平台期是我们的大脑加固已有神经元连接的过程。我们技能和习惯的改变,在大脑中的表现无非就是神经元连接的形成与弱化;越常用,这些连接就会越强化。这是个生理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这个理论依然有些疑点,但是不妨作为一种可能的解释姑且听之——知道为什么自己无法提高,总比摸不着头脑的沮丧要强得多。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平台期就像是台阶,只要能熬过去就会更上一层楼;但是在平台期漫游的感觉并不好受。我们无法像之前那样以成就感作为对自己的奖励和激励,而且还根本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在平台期,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和过去同样的练习,而那些过去乐在其中的练习现在看起来面目可憎。

    关于如何快速度过平台期,也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认为可以适当切换一下练习的内容,不再对着一项任务死磕;还有人认为该放手时就放手,养精蓄锐之后再卷土重来。我想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同样的方法;但是就本能来看,频繁给自己一些奖励总是没错。无论是休息、换个更能体会成就感的任务,都可以算是奖励的形式。

    当然,除了对完成任务后奖励的期待之外,我们往往还需要更强大的驱动力,而没有任何驱动力比欲望更强大。描绘愿景在这一阶段变得尤为重要,而愿景需要清晰到能够以 5W1H 来描述的程度。清晰的愿景可以催生欲望,愿景越清晰,欲望就会越强大。我们的本能无法理解语言,但是可以理解想象中的画面;而且往往会认为这些画面就是现实。让本能相信我们可以做到,它才不会跳出来和我们自己唱反调。虽然大可以对《秘密》之类的鸡血存疑,但是在建立愿景这方面,这类书的确说得没错。

    所谓“笃行”者,意味着一旦认准,一旦做好准备,就义无返顾。把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新技能或新习惯已经像呼吸和吃饭一样自然。这时,就已经是“无意识的有能”了。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意识的有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qy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