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立夏

春天渐行渐远,初夏的风穿过春的芳菲,带着豆荚的清香,款款而来。
记忆中,立夏时节,是豌豆上市、乌饭飘香的时候,妈妈常会去郊外的山上采来乌树叶,给我们煮紫黑发亮的乌米饭或煮色泽晶莹油亮的豌豆饭吃。

我的家乡地处江南小镇,在古时,有一山一湖一河,如今湖已消失,河上还留有两座古桥,只有山还在,山顶有个洞,称为龙洞,据说,宋朝时有皇帝南下曾在此避过难。山上原有一座塔,后被毁,今又重建一阁,环山还建起了一个公园。
记忆中,立夏前几天,妈妈会带上我去小镇外的山上采做乌饭的树叶。
爱好游山玩水的诗人谢灵运说“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正是春夏之交,到处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山路两旁的山坡上阳光柔软,嫩绿的草芽小心翼翼探出头来,青草蔓蔓,绿树荫荫,山路旁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红的、粉的、白的、淡蓝的、浅紫的,东一簇西一簇,点染着山林,随风摇摆,在风中微微点着头,仿佛在召唤着我们,偶尔有阵阵林间的鸟鸣声伴着我们一路上山,我们母女二人说笑着很快就到了山腰,山腰处就有乌树,妈妈教我怎样辨认乌树,乌树长得不高不矮,树叶不大不小,有点像椭圆形,叶子两边至叶尖处有些小齿纹,乌树的叶子不都是青绿色的,还有叶子边缘是红色的。妈妈采摘着树叶,我在一旁拿着布袋装着,时不时也采些,采了树叶的手上会有一股淡淡的药草香,边采边装,等到装满一大袋,妈妈就拎起那满载着我童年欢乐的布袋,牵着我的手高高兴兴回家。

到家后,妈妈先挑去一些老乌树叶,我也在一旁帮着挑,然后,她把那些好用的嫩叶放在一个大脸盆里洗干净,再捞出用菜刀切碎后,用菜刀的木把柄用力捣,妈妈说老底子时乌饭树叶是放在石臼里捣碎的,她小时候就看到她的妈妈(我外婆)那样弄过的,如今家里大多没有那种石臼了,只好用菜刀剁碎了,再用手反复地搓揉,挤出叶子的汁水。有时,妈妈会把捣碎的乌树叶放在锅里稍微煮一下,捞出碎叶片,滤净汁水,放在一个盆中晾凉,把淘洗干净的糯米一起泡入这盆里一个晚上,第二天蒸或煮一下就做成了黑亮的乌米饭了。端上饭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好诱人!
吃时,如果在紫黑乌亮的饭上撒上一些白糖,远远望去,像是暗夜中闪亮的点点星星,煞是好看!乌米饭也可以当白饭一样和菜配着吃。
记忆中,妈妈还会用浸过乌树叶的糯米,加入剥好的碧绿的圆圆豌豆、切成方形的红红的火腿丁和淡黄色的笋丁同煮,做成彩色的糯米饭,真是又好看又鲜香可口!

听妈妈说,立夏这天,有些地方是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种颜色的豆加上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当做“立夏饭”的。
记忆中,立夏这天,除了吃乌米饭,妈妈还会给我们做“立夏狗”吃,妈妈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入面盆中,倒入少量的冷水,用手不断揉捏,然后用准备好的南瓜汁、南瓜果调成青色或是金黄色,再用手将面粉捏成狗。将“狗”放在有少量冷水的锅上蒸,蒸熟就可以吃了。

过去民间认为五月为霉月,容易得病。据说吃了立夏狗,特别是小孩吃了“立夏狗”,会像狗一样强壮,不会“疰夏”。有句俗语叫“吃了立夏狗,东南西北走”。同样,在立夏时小孩子吃了乌米饭一个夏天蚊虫会少叮咬,因为乌米饭散发的那股特殊的气味会让蚊虫远离。
小时候,我曾听妈妈讲过一个“乌米饭”的故事:战国时,庞涓和孙膑一同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急躁,稍微学了些就下山去了。孙膑勤奋好学,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给了孙膑。庞涓得知后,非常嫉妒,先假意热情招待孙膑,而后又弄断孙膑的腿,把他关在牢狱中,骗孙膑写兵书。孙膑为了保全自己,故意装疯卖傻,把写好的兵书也烧了。庞涓怀疑孙膑装疯,就把他关进猪圈,猪圈内很潮湿,苍蝇蚊虫很多。看守孙膑的老狱卒心眼很好,他与老伴商议后,把糯米用乌树叶浸泡后煮熟捏成小团子给孙膑,因为吃乌米饭能祛风败毒,连蚊虫也不会叮咬孙膑了,孙膑得以活了下来。庞涓来查看猪圈里的孙膑时,以为孙膑在吃猪粪,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后来,齐国派人把孙膑救了出来,孙膑在齐国大展鸿图,打败并杀死了庞涓。孙膑十分感激那位老狱卒,每到立夏,就要吃一顿乌树叶糯米团。人们钦佩孙膑的气节才华,也在立夏时做乌米饭吃。立夏吃乌米饭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

记忆中,立夏这天,小镇上的妈妈们大多会用红茶煮蛋,这种蛋称为“立夏蛋”,让家中的小孩子拿着,分送给邻居互相品尝;记忆中,妈妈们还会用彩线编织一个蛋套,里面装上一个鸡蛋,挂在小孩子胸前,在立夏这天,我们这些小孩就互相举着蛋碰撞,蛋壳不碎的人算胜利者;记忆中,妈妈们还会用五色丝线编织一根漂亮的手绳,这种绳称为“立夏绳”,给小孩子带在手腕上辟邪。

童年的记忆中,还有立夏秤人的习俗,吃过立夏饼、吃完立夏中饭后,还要秤人。小镇上,大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上悬挂一只四脚朝天的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民间有“立夏过秤可免疰夏”的说法。如果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称“消肉”。
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中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据说诸葛亮七擒孟获,以德服人,孟获是心服口服。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去看望蜀主一次。因嘱咐这天,正好是立夏,孟获当即去拜见阿斗。从此每年立夏日,孟获都到蜀地拜望。晋武帝灭蜀掳走阿斗后,孟获依然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并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也就不敢欺侮阿斗。这样,阿斗的日子得以过得清静安乐。因立夏秤人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就沿袭此习俗,祈求上苍给大家带来好运。
童年记忆中的立夏啊,是一个有好多食物吃的立夏!是一个由妈妈的勤劳双手装扮得美美的立夏!
此刻,又见立夏,春去夏来,循环往复,一年又一年;此刻,又到乌饭飘香时,回眸——那母女二人上山采叶时的欢声笑语恍如在耳畔;那一大袋满载着儿时欢乐的乌树叶仿佛正散落在身旁,等待着我和妈妈去挑拣……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流转,容颜易老。如今,我步入中年,妈妈已过古稀,虽说现在超市、菜场里也都有现成的浸乌饭树叶的糯米卖的,但买回来煮了吃,却早已没有儿时那份与妈妈一起采摘、一起分吃的欢乐劲了。
听说有友人不久前陪着父母开开心心游历欧洲十多天回来了。是啊,子女对父母尽孝的方式有多种,但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徒然增添伤悲,留有遗憾。
妈妈,让我陪着你慢慢变老,就像小时候你陪着我长大一样!

记忆中的立夏,经岁月的浸润,熬煮成那一碗散发着清香的乌米饭,让人久久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