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刘向编撰了一部书叫《新序》,其中讲到有个叫陈不占的人舍身取义的故事:
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
—《新序 义勇第八》
大意就是:陈不占听说自己的国君要被杀害,连忙赶去救驾,但是他胆子又很小,害怕到筷子都拿不稳,车都扶不住。车夫说,你都怕成这样,去了又有什么用呢?陈不占回答,国君的生死有关公义,怎么能因为我个人的害怕而放弃。不幸的是,到了战场,听到打仗的声音,陈不占就被吓死了。后来人们说,这是仁者的勇敢啊。
每当我给别人讲这个故事,不止一次被问道:活活吓死,胆子那么小还能算勇敢?是的,按照常理来看,这分明就是胆小如鼠吓破胆,还跑去救驾太自不量力了吧。应该和《三国演义》里,那位在长坂坡被张飞“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的夏侯杰一样,被人耻笑才对。
为什么还能被称为仁者之勇呢?
仁是君子的三德之一,孔老夫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君子有不同的形容,比如“文质彬彬”,比如“君子不器”,联系到勇敢的时候,下面这段可以作为注解,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篇》
大意就是,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不忧不惧。司马牛问:“不忧不惧也算君子?孔子说:内省之后没有愧疚感,又有什么忧惧呢。
孔子的意思是,不忧不惧并不是针对外在的人和环境,比如不怕敌人,不怕战争。不忧不惧指的是依据个人的道德准则进行内省后的问心无愧,从而没有困惑和害怕,勇敢的付诸实践,义无反顾,不被外在阻挠,这个就是君子所为。同样,孔子还认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对君子来说,义字当先才能称为勇。陈不占这种坚持大义之道而克服小我的行为,可视为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所以也被后人称之为仁者之勇。
在西方,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使我感到敬畏,它们是头顶上闪亮的星空和自己心中的道德法则(《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认为,人活着必须遵循必然性,而道德是对必然性的否定,有时不仅不能带来幸福,甚至还会带来痛苦和牺牲。比如陈不占,国君被害对他来说是一种必然性的客观事实,然而出于道德准则,即便害怕甚至最后牺牲,他都必须去制止这件事。所以,有德之人如果能勇于实践自己的道德准则,虽然不一定过的幸福,却一定会像君子一样活的坦荡和伟大,千古传颂。当为人处世感到迷惘或矛盾,那一定是自己的道德准则模糊了,此时应该擦亮它,像头顶的星光一样照亮前程,指引我们鼓足勇气一往无前。
为什么今天想说这些?
前几天上海医疗队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进行支援,面对随队记者的采访,护士们毫不掩饰说出自己的艰难,但还是毅然坚守在岗位上,看完十分触动。当国家有难,挺身而出,这个是忠勇。当疫情横行,救死扶伤,这个是仁义。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他(她)就可以被称为仁者之勇。
目前武汉流感席卷全国,疫情极其严重,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前去支援。我身边的医生、护士、药师朋友乃至各个城市的医务工作者,新春长假期间也都在随时待命和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其中有的人踌志满满投身抗疫,有的人谨小慎微却还是奋不顾身,虽然也有“我怕”、“我累”、“我担心”的声音,但历史上每一次胜利都是这些数以万计的平凡之躯创造的。即使面对内心的忧惧、环境的困境也不曾退缩,毅然勇敢的奔赴前线,坚守工作岗位。我不知道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名字,但他们却为我们的生命和生活筑起了一道道安全的屏障。
除了医务工作者,此时还有各类公务员、安保、保洁,司机、快递、菜农等工作者,我们可以在家休息,但他们还得坚持在各自岗位上,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维持社会正常运作,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便利。《三毛从军记》里有句著名的台词“用无数个无名的岳武穆,成就了一个有名的岳武穆;无数个无名的华盛顿,成就了一个有名的华盛顿”。然而在今天,他们不叫岳武穆,不叫华盛顿,鲁迅先生给了他们另一个名字——中国的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