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书后感
另眼看理工科思维——《万万没想到》读书笔记

另眼看理工科思维——《万万没想到》读书笔记

作者: 潇湘笛 | 来源:发表于2016-03-19 10:44 被阅读243次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被“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几个字吸引住了。本人也是工科生,不禁好奇,理工科的理解世界还有什么独特之处?遂借来翻阅一番,不禁被吸引住了。

    的确,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剖析社会事务,处处流露理科生的理性思维,更加注重推理论证,强调论据的严谨和科学性,所以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参考文献。这相比以往对一事务的浅显理解,显然是更加有说服力的,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焕然一新的感觉。比如谈到核电,对核电与患癌之间的关联列举了许多学术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其安全性进行理性和客观的认识。当然,对大部分民众而言,此类文章科学性十足,但趣味性少了,能看到的很少,能理解的就更少了,现实生活中往往易被谣言或恐慌所惑,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本书作者万维钢(同人于野),物理学家兼科学作家,书中内容比较繁杂,涉及人性、思维、励志、读书、物理等多个方面,有不少印象十分深刻,以下摘录并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之。

    1.反常识思维

    有些凭自觉的印象或观念,经过理性的分析,得到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通过一个募捐的试验,同样是募捐,一个公布群体受难的统计数据,一个是展示具体的某受难者,试验者更愿意捐钱给一个具体的受难者,说明统计数字的力量远远比不上一个具体的人。这个在日常生活比较常见,比如单次残忍的交通事故常令人震撼,而统计出来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是惊人,却容易被人忽略。毕竟人都是感性的,更容易被一些活生生的人或事所触动。新闻媒体报道灾难往往寻找最悲惨的典型重点报道,也可以从这解释。在作者看来,这是文人的具体思维表现。

    文人具体思维和理工科思维的区别,前者首先从道德考量,要能区分善恶美丑,后者要求的是量化输入和输出,更强调计算推理能力。举了个例子,伦敦奥运会15万个安全套五天即用完,经计算每天平均六次的水平,显然不是常人所想用于性事,合理的解释大部分被当做纪念品拿走了。再如,雷电致人死亡的概率远比鲨鱼、恐怖袭击高。

    2.取舍思维:

    英文解释是tradeoff,意味着取与舍的掂量,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帕累托改进(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大多数情况下是兴一利必生一弊。例如有机农业产品质量好,但单产不高,消耗大,对环境破坏更大。类似的有电动汽车,虽然是新能源,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但所有的锂电池的生产及回收都对环境危害较大。还有光伏能源,生产其核心部件晶硅组件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关键是怎么充分发挥有利的一面,而减少不利的一面。

    3.别想说服我

    用一个天堂门口问答的例子说明人接收信息是有门槛的。人做判断时两种机制,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和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找证据)。多数人是后一种,先认可某观点,然后寻找或支持对该观点有利的证据(相对的是反对或漠视支持相反观点的论据,即使它合理),而不是多去考虑该观点是否科学合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一些媒体或大V行为,其实是在取悦于读者或粉丝,是读者的潜在取向引导了媒体去做能印证读者思维的事情(给观众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事实),媒体的根本的吸引读者眼球而赚钱。全美收视率第一的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就是如此。类似的应该还有鸡汤文,往往能占住热文排行榜前几名,但实际有多大作用呢?不过屌丝喜欢,粉丝追捧,写手则投其所好,乐此不疲。

    提到确认偏误,类似律师机制,相信某类信息后再主动寻找相关支持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这会导致,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严重的形成严重对立的阵营,错误观点一旦占了大多数,正确的做法就可能不会被执行。在互联网时代会加剧回声室效应,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文中引述他人观点,要避免进入信息误区,需主动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4.练习一万小时成为天才?

    练习一万小时成为领域的顶尖天才已广为所知,但关键不在于训练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训练的方法。强调“刻意练习”,有以下四个特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且要持续(人脑三区,舒适区,恐慌区和学习区,多挑战有难度的)、

    (2)要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重复+针对性)、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通过测验,老师或同行点评),

    (4)练习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受干扰的环境单独练习,是决定水平的关键)。

    需注意,学习与娱乐不能共存,刻意练习必然意味着辛苦,不好玩。

    兴趣和基因,学习技能初期智力是决定因素,但后期由兴趣主导,并决定是否能坚持。一个人爱好什么,喜欢什么,基本都是天生的,关键是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基因发扬光大。

    5.强力读书法:

    笔记的力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重视记笔记,用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如钱钟书,达尔文等。书收藏得再多,看得再多,不通过笔记转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就作用不大。

    强力读书法

    特点是不好玩、用时少、不求快。读书的关键技术,是对不同的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读书人的秘密:读得慢,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会更高。新书读两遍,第一遍正常通读,第二遍跳读,专注于脉络和思想并做笔记。强力研读的核心是要求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十分重要);

    ②带走书中斫有的亮点;

    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举例,芒格和巴菲特都是手不释卷之人。

    6.创新的故事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分权思想)源于通用汽车,却在日本汽车工业应用;朱兰的质量管理思想源于美国贝尔电报公司,也在日本得到真正应用,产生质量革命。美洲杯帆船赛未能保住132连胜,仅因船长不敢跟随一个对手异常的航线。仅仅有思想不叫创新,敢于用这个思想才叫创新。提出后来者创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小公司或后来者有后发优势和冒险精神,大公司反而更保守。

    7.励志的科学:

    成功的案例很多,教成功方法也无数,但成功最可贵的品质是自控,但这要很强意志力,也需要消耗能量的。做选择也需要消耗能量,叫决策疲劳,所以人在疲劳饥饿的时候,意志力会薄弱,容易作出不当的选择。

    8.匹夫怎样逆袭

    举了3个例子,高盛CEO寇恩从失读症患者成为巨子,马丁路德金助手沃克寻找机会成功,劣势有时候反而转变成优势。类似的有,当年红军期间,红军艰苦但严明的纪律和风貌博得百姓的同情,后逐渐强大。倒U曲线(财富和培育的关系),可用于解释很多事情,存在一个合理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yjlemmo:我之前看完之后就没有输出了,现在不太记得里面写的内容
        潇湘笛:@yjlemmo 建议还是要做做笔记,不管长短都好
      • leileely:他的新书《智识分子》我也准备看

      本文标题:另眼看理工科思维——《万万没想到》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xh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