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感谢人类的进化,慢慢不再满足解决饥饿。
感谢降生于中国,丰富的出产衍生出了种种味道。
感谢我的外婆,为我提供了各种饮食的可能性。
于是我成为了一个胖子。
朋友说最好是在感觉来时记录下来,与我而言没有什么比在困乏的时候躺着回忆或者畅想美食更有感觉了。哪怕腹中的饥饿感因为想象更加躁动。
要说食物,心里跳出的第一样食物就是“泡饭”。和粥不一样,泡饭显得家常的多,简单一点的做法就是将剩饭放上水然后加热。配上榨菜,或者霉豆腐,皮蛋之类小菜便是普通家庭的标准早餐。
读初中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早晨起床先把水倒进装有剩饭的碗里,放入微波炉打上三五分钟,然后去洗漱,结束之后取出用筷子将米饭块打散沉入汤水中。便是早餐。
这样的做法显得快速,可是这样做,不是每颗米饭都在水中一起加热,饭粒则显得有些软糯,有些僵硬。特别是那碗水,依然显得清澈,最多带点米味罢了。
于是只要我有空,则都会选择将米饭放入锅中,放上水,用勺子将米饭捣碎让它们全在汤水中,大火滚起之后转小火煮上十几分钟,为了防止米汤扑出,还要不停搅拌。等到完成盛出,汤水承乳白色,弥漫着的纯粹的米饭的甜香味道。偶尔我会想到李四光用热水壶做泡饭的故事,不禁感叹国人在食物方面还真是有天赋。
你以为泡饭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不,对于我来说这才刚开始。
大约在我五岁左右,曾经在一碗泡饭之中吃到了一股陌生而美好的味道,这开启了我第一次关于饮食的冒险:我趁外婆不在的时候探寻厨房。我总是觉得这个味道的秘密应该就是来源于小小的调料盒。可是我可以确定不是盐和糖,直到我看到有一个细细的长条的颗粒状的调味品在他们旁边,于是我粘了一点放入嘴中。可惜并不是这个味道。怀有期待之情的我拿热水化开之后,喝了一口。我失望而归。后来我知道这叫味精,可这玩意在我心中,没什么地位。
而当外婆再端出一碗菜泡饭的时候,我终于鼓足勇气去询问其中的奥秘,才知道这就是“菜泡饭”。这碗菜泡饭则是我追求美食的起源。
我慢慢尝试用各种材料烹饪着泡饭,肉汤,蔬菜,鸡蛋,有一段时间我还喜欢用雪菜笋片来煮泡饭。虽然样子不尽如意,可对于我来说这一碗泡饭中则是蕴含着当时的我对这顿饭食的所有想象。
泡饭简单,却能包容我各种的尝试,它满足我对饮食的各种好奇,虽然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做过和吃过泡饭了,可正因为对它产生了好奇并且被满足,才让我开始对外婆的手艺好奇,才让我不满足于吃。
然后成为了一个爱吃也爱做的胖子。而至于怎么变胖的,则是下一个故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