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周五结束,终于把心理课作业和试卷批完,分数录入系统完成提交,不要羡慕我,明天象征性开启寒假模式…
老实说,这学期的课上得有些马虎,但通过课堂行为观察和35位24级新生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情绪日志、爱情观撰写等几项课后小作业的参阅,也算是和这一批三年高中在疫情笼罩下结束的05后们,有了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从某一个侧面也对Z世代们浮光掠影地有所认知与了解。
Z世代是对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网络土著青少年的一种称谓,但其实也有不少在小学三年级前并未接触过互联网,目前大多早已习惯并沉浸于手机互联网世界的各种游戏、动漫及其他兴趣类社群组织中。
他们的父母一代,相对都有比较充足的教育意识,所以大多掌握至少1项及以上的才艺技能,但绝大多数在高中以后就被迫结束练习,对此,很多学生表示无奈,且对高中应试化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各种焦虑和痛苦感。
他们的思想绝对比父母师长们以为的要更加睿智成熟,对社会、人性以及自我发展都有相对明晰的认识、判断和规划。但在学业、个性和素养等方面群体极化现象更大,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外部表现和内部世界显得有些割裂和矛盾,现实世界显得冷漠、佛系和对一切不屑一顾,但内心深处善良、乐观又充满迷思困惑,渴望被看见、倾听和理解。
大多数不说饱览诗书但也对很多书籍有所涉猎,个别的阅读量绝对超过平常老师们的平均水平!家人、同伴和老师们是重要的影响人物,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老师,情感较为浓烈,且老师们对其为人处事有较深远影响,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二次元表征较为明显,班级、寝室等固定组织的群体活动较少主动构建,更易在网上形成兴趣型非固定型组织,不太喜当面互动交流,线上交流更放松随意,网上个人意见表达要高于面对面实际反馈问题,线下看上去更内敛含蓄,线上更奔放热情,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表达有所欠缺,尤其男生间内心深层次交流更少,显得更为社恐和表达困难,生命无意义感较为普遍。
目前想到这些,留待后续补充,也欢迎大家留言,扩充观察表述的完整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