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慈欣的《三体》出版后,科学世界的二维、三维、多维的概念开始成为人们的茶余饭后之谈。沃格林的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追求实在reality,那么怎么理解他的这个实在呢?此外,他还有一句名言“历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历史”又该如何理解呢?
实在又往往被冠以神、超越等含义,经过启蒙哲学家的一通批判,神成了科学的对立面,成了一个概念混乱的东西,在科学家眼里是一个没有内涵,无法研究,也不值得研究的东西,在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孔多塞那里,是与进步相对的东西,是落后的代名词,尽管可能曾经发挥过某种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另一种神的概念,在斯宾诺莎那里,无论是泛神论也好,还是一神论也好,神大致都是一个逻辑值,一个极限的象征符号,同时信仰不能用理性证明,信仰与理性理应分手。
在康德那里,他同样悬置了神的证明,理性是没有办法去认识神的,神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总之,理性需要为信仰留有空间。
那么,在沃格林那里,神,实在,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在沃格林所推崇的柏拉图那里,实在,神,又是什么呢?
我找到了一个科幻小短片,尝试着借助这个科幻短片做一些粗浅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1.我们可以合理的假设那个二维小人是二维世界的真正的哲学家 2.他在努力逼近实在 3.还在努力,越来越像了 4.他好像真的能画出来了 5.他画出了一个二维的像三维物体的图形,他怎么知道这代表了三维的物体呢? 6.他进一步研究这个图形 7.并且,居然看到了三维世界的物体,尽管他只能看到一个面,这个三维物体从哪里来的呢? 8.他开始观察他看到的这个新东西,它的全貌到底是什么呢? 9.可惜,无论怎样只能看到一面,也不知道三维物体究竟是什么样 10. 耗尽毕生的努力探索中 11.继续努力理解中 12 13 14.嗯,显然,在探索中,他的知识越来越多,可以操控二维世界了 15.甚至掌握了之于他的星际旅行的技能 17.然而,他还是对三维世界知之甚少 18.那个三维物体却可以轻松的穿过他的世界,只留给那个二维世界的伟大哲学家一个潇洒的背影 19.哲学家即将开始超越二维世界 20 21 22.三维物体的盒子原来是这么来的 23.哲学家完成了超越,能够更深刻的把握实在了,那个超越二维世界的实在,然而,他也被困在了盒子里,或者说,他死了。这一路下来,我们是不是似乎能够感受到那个实在了?这里的实在,实际上既不是一个超越于我们之上的神,或者另一个世界,也不是一个逻辑值,也不是康德所谓的那个不可知的本体世界,而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个整全,我们内在的被包含在这个整全之中,连同我们的思维、意识,都是这个整全的一部分,这个整全,或许就是沃格林意义上的,也是柏拉图意义上的神。
以这个短视频为例,二维世界的人没有办法看到三维世界,也没有办法看到二维世界的全貌,但是二维世界的那个哲学家却努力的尝试画出三维的东西,在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当他画出了那个很像三维盒子的二维图像时,他开始逐渐理解三维世界,并且感知到了三维世界,然而他始终没有办法真正认识三维世界,无论他怎么努力,他也只能看到那个三维盒子的一部分。
到这里,如果把那个盒子作为真实的理念世界,而二维世界是虚假的现实世界,存在着两个世界,似乎到这里是能解释得通的,但是我们将看到,无论是在短片里,还是在沃格林那里,至始至终,始终只存在着一个世界,一个整全,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与完美理念对立的那个世界,我们是整全的一部分,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参与实在去理解整全,去经验整全。在视频里,对整全的参与就是那个二维小人努力画三维图形的那部分,他是如何画出三维图形的?仅仅靠不停的乱画实验么?如果这样,他怎么知道他画的哪个图形更像三维世界?
这里,我们结合视频结尾那部分就能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理解了。在视频里,那个三维盒子,究竟是什么玩意呢?实际上,正是二维小人!是二维小人试图对自己的二维世界的最终超越所形成的。三维盒子,只是三维世界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并非三维世界全部,但它具有三维世界所有东西应有的特征。也就是说,三维盒子是三维世界(实在、整全)的一个象征,三维世界(实在、整全)的缩影,而这个盒子是由人形成的,这个人,是二维世界里那个穷其一生探索关于实在的知识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完满的二维世界的人。
进一步可以说,三维世界,那个整全,和实在的秩序同时内在于人本身。这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需要区分主观和客观,好像意识是一个存在,那个我们要认识的物体是另一个存在一样。而实际上,在这一个整全中,在二维世界,三维世界中,不存在什么主观客观,无论是意识,还是什么,都是整全的一部分。二维小人因为是整全的一部分,因而分有了整全的秩序,能够通过对自己的研究(画出那个我们做数学题常常出现的图形,然后裹起自己)从而从二维世界超越到三维世界,从而能够更深更进一步理解这个整全的世界。
在小人之前的尝试中,我们能够看到,他曾经试图通过走遍整个二维世界,来理解三维世界,然而,我们也看到,他失败了,即使他的知识已经能让他从一个二维世界,到另一个二维世界,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也没有办法增进我们对三维世界,或者更高维度世界的理解。真正的办法,是研究人自身,或者依据沃格林,是意识consciousness。
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我似乎确实能够感受到那个整全在我自身的分有了,但是你依然没有办法告诉我整全,实在,神的准确定义。
实际上,我们看视频,小人可以经验到三维物体,但是,在前半部分画三维图形的尝试中,他看不到三维盒子的全貌,因而没有办法给出三维物体的定义。在最后,他看到了三维盒子,一方面,他终于接近能够给出一个关于三维盒子的准确定义的能力了,然而,可悲的是,一,三维盒子只是三维世界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之一;二,他已经被困在了盒子里,或者说,他已经是死的了。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对意识的研究接近超越,但是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看到整全,我们只能在对实在的参与中感受整全,经验神。
这个短片被归为科幻短片,但是其名字却叫《柏拉图》。这个短片初看有些烧脑,但惯于科学思维的我们,通过对物理和维度概念的阐释,我们还是能够理解的,然而,巧合的是,倘若柏拉图能够看到这一短片,他也一定能够瞬间理解,并且理解的不会比我们用维度和物理概念理解的逊色。毕竟,这一视频所反映的主题背后的实在,同样是他所探索的那个实在,实在是同一的。
最后,再来看沃格林的那句名言,历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历史。结合这个短片,我们似乎可以领悟到一些含义了。
我们通常理解的秩序是一个结构,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它本身都是一个结构。而历史,是一个过程。人类历史中的秩序结构何以是一个过程呢?
如果用现在流行的科学术语,维度,去看的话,我们与二维小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就在于时间,时间就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人,独特的或者是限制的地方就在于过程。我们常说,算上时间,就是四维空间,而我们只能生活在三维空间。二维小人能够经验到三维,我们能经验到四维。当然了,这个三维,四维,都只是实在,整全的一部分。
二维世界的小人何以能够洞彻自身?经验高维度?
要通过折叠自身的二维存在,才能做到。
那我们三维世界的人何以能够洞彻自身?同时对整全有更深的认识呢?
类推的话,应该是折叠三维世界,但是什么叫折叠三维世界呢?如果过去的一分一秒,都是一个三维世界,那么折叠的三维世界,实际上就是历史的三维世界。
也就是说,我们所分有的实在与秩序,不仅仅是只有通过历史才能显现自身,更是,就是过程。按维度这种概念来说,就是我们看秩序存在于一个个历史的时间片段中,我们难以形成一幅静态的秩序的画面,而在四维的存在看来,或许就正如我们看一幅完整的画,那幅画上,画的是秩序。
在这里,哲学、或者神与科学的相通并非巧合,沃格林虽然强调古典文明和早期基督教,但从不排斥自然科学的研究,并且,他本人也积极参与过自然科学的研究,在基因研究起步的时候,他就曾经在美国参与过对果蝇的观察和研究。
他的学术追求是什么呢?或许我们能够从他的经典著作《新政治科学》,这一名字中获得一些暗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