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一苇渡心”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哭什么哭,还有哪些不满足!》的文章,读完后感慨万千。
文章从谈《红楼梦》中贾政训斥宝玉谈起,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红楼梦》中贾政训斥宝玉,那是家常便饭,很多情形我们生活中或许不会遇到,而这次的“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作些什么?……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的训斥,我相信大抵每位家长都做过吧?此时的宝玉因金钏投井自杀而闷闷不乐,这对于常人都是合情合理的,更何况金钏是因他而死的,不难过才不正常。可是,作为父亲的贾政就是不允许宝玉不开心。
何止是小说中的贾政?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被家长训斥过的小孩,也是这样训斥过孩子的父母。因为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让我们忽视了自己的情绪,也忽视了孩子的情绪,更别说懂得合理地表达情绪并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对于情绪,我们首先习惯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内心感受,而是把感受放在脸上之后别人的感受。为了别人舒服,我们可以委屈自己,不把情绪表露出来,而是深深地压在心底;也要求我们的孩子委屈自己,不允许孩子表露情绪。
可是,这样处理,情绪就会过去吗?未必。其实,有了情绪,无论是所谓的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首先要看到它,允许它,然后接纳它,拥抱它,而不是无视它,压抑它,否定它。而生活中我们恰恰做得相反。
我转发了文章,并发表了以上感慨。同时,坦白我自己的育儿感受,没想到引发了很多圈友的共鸣,都表达了曾经对自家孩子过于严苛的愧疚。
我坦白,在我家帅哥成长的路上,我做过这样的事。尤其是帅哥高中阶段,我既是他的妈妈,也是他的老师,同时我还是班主任且有两个班的教学任务。那种烦躁和纠结无以言表。有时看到帅哥闷闷不乐(也可能是我情绪不佳的投射),也不问帅哥是学习上遇到问题了,还是暗自喜欢了哪位女生了,……总之,我不分青红皂白就生气了,有时会劈头盖脑地一顿批评。现在想想,都觉得亏欠孩子太多。
我安慰她,很多妈妈都是一样的,我们已经做到当时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妈妈了。所幸的是,觉察后的我们以后可以做到不一样。
然后,我把朋友圈发文截屏给我那已经参加工作的孩子,并且向他郑重道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而且孩子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爱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