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被古装戏洗脑次数太多,还是想重走沈从文的研究之路,对布满了传统纹饰的服装和建筑总是充满了好奇与关注。
青岩
探访的第一座古镇是离读书很近的青岩古镇,几个学生拐弯抹角绕过收费口,在东拐西扭的街道中摸索前进。
我是没有学过建筑,也一直没有读一两本建筑学相关的书,看着古人用木门上雕刻的浮雕,几根木条总很交错成的集合图案,木梁上一片叠着一片的瓦片,木制房檐微微翘起的尖角等等就觉的很神奇,走在屋屋紧挨的小镇中就怎么也不觉得厌烦。
青岩古镇中比较特色的是有很多酒坊,贵州嘛,茅台故里,当地爱喝酒的朋友多,酿酒的人家不少。我买酒主要想再喝一下在盘县一家农家菜馆自酿的黑糯玉米酒,但遗憾的是语言沟通还是有些小问题,老板娘给我打了一斤黑糯米酒,喝着少了黑糯玉米酒的甜软,更多了许多冷冽。
小镇另一项特色是很多的辣味熟食,看着是辣子鸡,当地人叫辣鸡角什么的。遗憾当时在战痘过程中,默默路过。
古镇售卖的东西不外乎衣和食,我所喜爱的纹饰图案,只能在隔着人影匆匆瞧那记不住细节的凹凸。
丽江
来到丽江还没进古城就已近被和火车站一样密集的人流打乱了心中的平静。
顺着人流看着古城中翻来覆去的奶茶、咖啡、鲜花饼、原创CD更觉得索然无味。
总觉得喧嚣的人群、百家争鸣的CD店和沉睡了许久了黑色古城格格不入。
我想体验的民风民俗,民族工艺都被时尚的俊男美女挤的干干净净。
所幸古城够大,精明的商人和迷恋热闹的人都凑在一团了,还有些人迹稀少的小巷让我可以享受古镇岁月的痕迹。
独克宗
丽江和香格里拉不过相隔几十公里,二者的游客画风却感觉如水火一般相差甚远。
丽江的商人吆喝的热情似火,丽江的游客兴奋的像全国的中小学生课间休息的场景;到了香格里拉,当地的商人都像是藏着掖着的待嫁姑娘,独克宗古城里开张的店铺屈指可数,进城的游客都成了暂时皈依佛门的外门弟子,说话都不敢出大气。
那穿着暗红色袈裟、土黄色僧袍、坦露一臂的藏地僧侣,不问世事的干着手里的活,看到没力气转经轮的游客顺手试一把力气,没有功利的眼神,毫不保留的笑容……
真的别具一格,总算来到了半睡半醒的古城中,异乡的味道没有被名贵的香水占据。
人迹罕至的小巷,无人看管的小店,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深究图文的一笔一划。
繁杂的图案理清条理后发现并没有太过惊奇的鬼斧神工,简单的几何图案,粗略的花鸟雏形,通过匠人的重复再重复的演绎就成就了民族味道的纹饰。
我将藏区的图案和贵州、新疆,清龙袍的纹饰对比发现西部的纹饰基础异常的简单,远没有宫廷图案的精美。
单就基础图案的变化,西部地区的确摘得头冠,文明发展的走向不同,西部醉心于颜色和几何线条的运用。
重复的交叉菱形,重复的三叠长方块,重复的花草,反反复复的重复,这重复的背后有对轮回的信仰吗?
信仰庇护下的艺术
朝代更替,上流艺术总是经不起战火的焚烧。
中国的建筑大都是木质结构,阿房宫被秦始皇烧了,圆明园被八国联军少了,当初下令建造如此人间至境的帝王门是不是心里也知道富贵不过百年呢?
战争洗劫帝王、百姓,却对神佛手下留情。
来到海边的妈祖庙,阴影下的妈祖伸向庄严肃穆,很意外在如此边远的小镇也能看到如此精美的雕塑,看着昏暗的色泽、褪色的梁柱显然年岁不小,还有数不清写满了符号、文字的布条,大概率有百年的历史,经过了动荡的岁月,默默注视着南边的大海。
独克宗古城内的寺庙必然是久敬岁月。
寺庙、经幡、袈裟、经轮的工艺性美轮美奂,秒杀各条大街小巷的浮雕、花纹。
如果没有信仰,那世间会少多少遗憾啊!
信仰让战火止步于神鬼、命运、轮回。
信仰让平凡的人认真的活着,指挥者凡人创造神佛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