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强调中国式,是为了表达一种独属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学创作方向。“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我不敢说懂中国画,但水墨画还是知道点皮毛的。欣赏一幅水墨画,除了看具体的墨迹,更多的是品留白。
《红楼梦》就是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式文学作品,它蕴含了水墨画创作所用的所有高超技法,为此衍生出了红学。书本《红楼梦》是可见的墨迹,我们可以细细阅读;但墨迹(书本)之外的留白却没有穷尽,我们可以根据书本去推断,去想象,可以说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种体会。
以王熙凤为例,书中除了林黛玉进贾府一段中有集中笔墨写她的一言一笑,但更多的细节却都是分散开来的,偶尔点上一笔,比如她的小产,全书只出现了一次,不仔细很容易就一带而过。除非我们根据她怀孕的时间去分析推理,把所有的线索挖掘串联起来,加以推理想象,否则我们就无法知道那些留白里的王熙凤,而留白里的王熙凤才是最值得玩味的。不仅是王熙凤,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具体的笔墨不多,细节也分散,但连贯起来塑造出的留白却足以让人深挖不止。
孙犁的《荷花淀》也是一部这样的中国式文学作品,只是没有《红楼梦》这么庞大,短小简单得多。但《荷花淀》面世后也立马就引领出了一个荷花淀流派。
《红楼梦》有一个遗憾之处,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高鹗虽续写了后面的情节,但仍叫人忍不住想象有没有别的情节可能。
《红楼梦》花了大量的笔墨描绘贾府的“盛”、“乐”,但读者读出的往往是“衰”、“悲”,甚至有传闻说有读者因此患上抑郁症,我想作者的本意绝不在此。一部只带给读者悲叹的作品不是好作品。曹雪芹的真正意图应该是在甄宝玉身上,只是或许是因为留白技法的缘故,或是后40回的不完美之处,我们常常忽略掉了甄宝玉存在的重要性,甄宝玉才是《红楼梦》真正的希望之光所在。
笔者才疏学浅,斗胆妄论,只求抛砖引玉。
参考:
1、《梅凉为你写长评——赠图特亚斯坦》
2、凭栏翠袖《王熙凤一地鸡毛的孕期生活》
3、凭栏翠袖《真假宝玉的基因镜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