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娱乐圈
林奕含的自杀,这个锅,文学背不背?

林奕含的自杀,这个锅,文学背不背?

作者: eeeee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6:15 被阅读0次

      在之前,先说一声,逝者安息。由衷地,毕竟是一个文艺到用生命去演绎的人。 任何执着的人都需要去敬佩,不管执着的是什么,因为当下太缺执着的人了。她是一个真善美的人,即便也有小女孩的爱美,矫情,敏感,虚荣或者表现欲,这似乎是文艺女常见的状态,何况是这么一个美貌的人。

      关注林奕含事件好几天,舆论99%都是一边倒林姑娘这边。也难怪,林姑娘在自杀之前对于文学的一些疑问,让大家思考了很多关于文学的问题。披上文艺的外套之后,很多东西和角度都附上了一层有色眼镜。毕竟讨论文学这个象牙塔,既高大上,又理想主义,同时也让人觉得多么高尚和纯洁,又从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子嘴里讲出来,大家难免就会不由地偏向。同时,经历又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多少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先站好队,才去了解事件本身。

      但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应该是所有涉及观点的人都发声。我不是在偏向任何一方,我只是说,在发表评论前,最好确保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不要受舆论影响。

    媒体的把关人角色没有做好。

疑问一:文学艺术如果没有了“文以载道”,是否都是巧言令色?

先说”文以载道“

我觉得她在思考“文学的功能”这个问题,但是只是非常萌芽的阶段。我不知道台湾是否有文学理论的课程,也就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观,否则也就不会还是处在古代文学功能的思考层面。当时大学的时候,老师们夸奖台湾的文学课程多半时间来读经典来读原著,而国内都是理论课近代史古代史的历史课。这样想来,我觉得国内的大学中文系的大学体系还算合理,起码不至于让人到了现代还不能理性思考问题。

既然如此,

那么我们就先从古代文学里寻找对文学功能的思考。但是古代没有明确提出对文学艺术功能的思考,有的只是针对某一文体,所以也不全面。

说到底,”文以载道“只是文学社会作用的一个表现。文学的功能遭受很多质疑,从简单的萨特的一句话“对于饥饿的人来讲,文学有什么用呢?”,就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林奕含的疑惑在一些挣扎在物质边缘的人来讲,真的是矫情的表现,当然排除她被诱奸的经历,一会我们再来谈诱奸。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这是西汉杨雄对辞赋的看法。

柏拉图驱逐诗人,是因为他把诗的作用定义在政治和道德层面。

而现在讲究,诗是一种情感和意识的抒发。

同样,我们再回来看,林奕含的疑问,是不是有点相似?

除了“载道”,文学还有很多作用,审美,认识社会,接受教育,娱乐等等,官方版本啦,觉得也可取。

何况,孔子也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未必必须载道。

我的推断,她的思想是宋代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不知道是整个台湾的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但是有很多外国朋友跟我讲,台湾的女生其实很开放,因为美国,日本等的影响,援交什么的很常见。

所以,我觉得是她读书读的太狭隘了。过于迷醉于小说爱情之类的。甚至感觉程朱理学的现代牺牲者。

再说”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咱们先不说这些话对不对,因为不一定经典就必须是对的,只能说相对对的. 

对了,那我就继续说,她运用的或者她理解的对不对?

"思无邪"?本意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孔子怎么想的,各家有各家的解释。但我觉得,在林奕含的理解里,思无邪是要单纯要真挚,没有淫秽的意思,而她觉得诱奸她的人,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思想,做这样的事情呢?

首先,这个理解,我敢肯定,是不对的。

这句原话大家肯定都知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都有什么呢?《风》中,男欢女爱,女子求爱,男子求爱不在少数,《齐风 东方之日》就有分析是男女幽会。什么摽有梅,什么《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不就是典型地男的想要做坏事,女孩心有所属但理智拒绝。 

所以,思无邪,并不是林姑娘那种理解方式呀。

再说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完整版是,“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以,林姑娘在听到老师的巧言令色的时候,难道没有想到下半句么?

同时,文学是如何创作产生的?文学讲究什么?讲究语言和思想。这是我们作文学或者或者分析经常用的。语言会说修辞啊,会说用语啊,词汇啊,思想我们会讲什么作者生平啊等等。

所以,除了不载道,一些好听的漂亮话,我们听着也很悦耳,不是么?这不是文学审美功能么?忠言逆耳,所以,如果中性地去看这个词汇,文学是要有一定的语言优美性的呀。

不然,林姑娘怎么那么喜欢张爱玲。张爱玲就是胜在语言和修辞上,相反,不是正是因为思想性不高,写的都是小打小闹爱情,才在大陆曾经一度盛行不起来。在台湾却非常火。

怎么,现在台湾开始讲究“文以载道”了么?

最后我们从林姑娘的角度来谈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人品跟什么有关?

我们来理清一个基本的事实. 1.文章写得好跟人的人品没有关系. 2.字写得好跟人品也没有关系. 3. 演戏演的好跟人品也没有关系. 4. 话说的漂亮跟人品也没有关系. 5. 长得单纯跟人品也米有关系。6.一个人成功也跟人品没有关系. ...太多了,大家怎么就是分不清这些东西呢?

说漂亮话的伪君子多了去了。不能因为你被漂亮话欺骗了,你就把文学置于这个地步,你被骗了,跟文学没有关系,这个锅,文学不背。

技能与能力与人品没有必然联系。 相反大多心地善良的人,大多自身并没有太多大的成就,大多借助他人。他们依靠的是后来别人给予的恩惠或者福利成就了自己。 而靠自己能力取得成就的,大多性格或者为人上其实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疑问二: 林小姐的性格,家庭背景,长相等等

文艺女青年

林姑娘的文艺,可是不能否定的。但是文艺到一点现实也不接触,不接地气,也是太极端了。

首先,家境好。没有把她拉回现实的必然因素。一味地仰望星空。换做其他人,养家糊口,真的没有精力花那么多时间用来回味痛苦上,擦干泪,继续往前走。

生活的太安逸,生活的圈子太舒适。

如果是那些贫困地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大家也是不会在意那么多的。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它们选择穿衣服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了羞耻之心,有了羞耻之心,就有了文明,有了文明,人就不单纯了。就不配生活在伊甸园。

所以,林姑娘生活的地方太文明了。

需要到一些不文明的地方看一看,放弃一些欲望,放弃一些纠结,放弃一些虚荣,放弃一些条条框框。

自我偏见,抑郁症是不是一种富贵病?

其次,长得美。 长得美又无辜带着仙气。自然大家也就不自觉地让她处在这种生活条件下。顺着她的性格来。如果长得不太好看,稍微一矫情,一作,大家马上就骂起来了。受几次挫折之后,性格也会慢慢转过来。但是她太美了。没有人舍得给她一巴掌,认清现实,不要太矫情。

不理性,读书多但狭隘,像古代深闺里的姑娘。

她看的书很多,但我不觉得很广泛。都是讲小说或者爱情,很少理智或者思辨性质的。就像古代深居闺房的大家闺秀,老是看些言情剧言情小说,然后稍微春心一萌动,就嫁给了欢言巧语老男人。

她一直在提胡兰成和张爱玲,说实话,可以看出,台湾自夏志清之后对张爱玲真是太迷恋了。既然都说“文以载道”,又为什么一直在提张爱玲,可要知道,张爱玲的文字可是一定程度上是小资情调,靡靡之音的呀。

况且,当她提到她读的书的时候,其实,已经大概了解,这样的人的喜好与选择,会走向什么道路。

作为一个崇尚理智的人,我对情爱这方面的文字不太爱看。个人偏见,言情剧偶像剧也从来没有看过,这样也不好。所以,我看张爱玲,感叹她的文采,但不沉醉那些爱情的文章。民间一句俗语“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应用在文学领域,也可以揣摩一下。

不要迷。 假虞姬和真霸王。

我们敬佩这种执着,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迂和傻和不理智。

你们爱那份真,可是现实中真出现了那种人去追着你,你还真不一定喜欢。你们又嫌他神经病。

家庭教育

别人家眼里的孩子,难免会活在别人的眼中。父母以她为傲,难免生活就想成为别人艳羡的人,而不是自己,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

她爱美,爱名声,重视自己形象,想要读书很好。她也讲,看到别的和自己一样的同学读医学院,工作,有大学毕业证,生活风光,“天知道自己多想有一个大学文凭。”

自我陶醉,吃到了文艺的甜头,有了文艺女青年,美丽才女的称号,往往难免会陷入其中,优秀的人一般都有这样的思想,想做第一名。想要保持。

跟别人比较,想要成为一个才貌双全的人,可是能力不足,也不能说不足,或许没有满足她的期望。就潜意识地逃避,形成症状。

到头来,大家会宽慰说,她是因为病才怎么怎么样的。

不要那么多欲望,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不要心高气傲。

看她脸书,自杀自杀地提,怕她将自己活成一个表演或小说,来成为一种存在。

想成为唯一。想持续这种唯一。

不要把人性想的那么龌龊,也别想的那么美好与单纯。

《道德箴言录》《人性的太人性的》会给我们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关于林姑娘的小说和经历

姑且认为林姑娘在用生命写作。 

她被诱奸。后来有声明称,林姑娘是在患了抑郁症之后,并且民国98年遇到补课老师,那时候大概18岁,并且到了21岁,女方暂时还未回应。具体不知道怎么,事实扑朔迷离没有定论。所以,我觉得纯粹诱奸已经不能过于说明问题。我觉得她是讨厌享受那个过程的自己才后来痛苦。

但定论是,遇到补课老师之前,林姑娘就有抑郁症。正好遇到了一个品行不好的老师,然后,加上自己太文艺矫情,所以,爱上了一个会说漂亮话的伪君子。她觉得爱情里的性爱应该像电影或者偶像剧那么美好,可是没想到是这个样子。她觉得或许爱情就是这样样子吧,可是当她看到老师对别的女生调情的时候,她就好像失恋了一样,觉得被骗了,觉得自己的爱情非常肮脏,觉得自己为一段不值得的爱情奉献了自己的纯洁,觉得那样的性爱是恶心的。 但她不承认享受这个过程的自己。 然后开始反思,这是不是强奸或诱奸,这是不是爱?加上她的病,她的性格,她的骄傲,加上师生恋的特殊性,合在一起,就爆发了。

传统贞操观捆绑下的文艺女青年。程朱理学的现代殉道者。

关于小说,我相信故事真实性,但我不相信情节真实性。

除了自然主义,写实主义。

即便是这些,所有文学作品都有虚构或者夸张或者杜撰成分。

林姑娘即便再是真是故事,也有虚构,也有自我记忆错位部分,也是一片小说,不是纪实文学,也不是调查文学。

证据和真相不能用一个故事来代替,更不用说一个用来谋利益的小说书了。

等着舆论反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奕含的自杀,这个锅,文学背不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kq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