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羊很郁闷。
她的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类人,在朝九晚五的工作结束后,他们依旧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他/她可能还是一家之主,承担着照顾家庭、抚育儿女的责任,再同时,他们还能抽出时间把“第二产业”(副业)搞得风生水起……
于是小羊心态崩了。
为什么同样是在时间的海绵里挤水的上班族,他们的水就那么多呢?
而对写作始终有一腔热血的自己,却连想要憋出一篇文章的时间都留不出。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不吃个好吃的外卖、不刷一部热播剧,好像生活就会偷偷溜走。
这让我想到上学时期那些什么都记得住的学霸们,明明是同吃同睡同作息,他们就是能比你记得得多、考地好、招人“恨”。
是时间格外优待他们吗?并不是。
最根本的原因,也许是他们比你更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如果小羊想改变现状,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在忙碌的工作中继续“写作”梦想,她能怎么做呢?
我会给她推荐一本书,秋叶PPT创始人、畅销作者秋叶的《写作7堂课》。

《写作7堂课》介绍了七种操作性极强的写作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
每一种都非常容易上手,不论是初出茅庐的写作者、还是职场新人、学生还是创业者,这本书都最大程度表现出了友好。
比如《写作7堂课》中提到的碎片化写作,就能切实的解决小羊的困扰。
秋叶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一定要用去大块的时间。
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思维。你不妨细想一下,从晨起到晚睡的所有时刻,那些你认为重要的工作时刻真的被工作填满了吗?其实并没有。有时间刷抖音、刷微博、刷朋友圈、来一局王者,写一篇文章却似挤牙膏般痛苦……
大多数情况是这样:你专门抽出时间、整理好心情、收拾好桌面、坐在电脑前、默默思考……半小时过去了,没灵感。
面对同样的写作需求,我们看看秋叶是怎么做的?
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半小时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既要备课又要运营社群,同时还要写书、管理500名学员的秋叶老师的碎片化写作模式。
最重要的是,人家写出来的文字干货满满、观点吸人还能创造收入,你说可气不可气?
好在秋叶老师分享了这种方法。
所谓碎片化写作,并不是让你用挤出来的时间随时执笔,而是利用吃饭、通勤、等车的碎片时间,提前做积累,做思考。
为了能在动笔的时候“下笔如有神”,你就得利用起那些不起眼的碎片时间,让他们成为你思考灵感、搭建框架、找好素材的有效时间,而不是坐定了开始写作,才思考灵感、框架、素材,那就很费时间了,通常还会写地磕磕绊绊,耗费大量时间。
为了能解决这些困扰,秋叶在《写作七堂课》的碎片化写作篇中提出了3个好习惯。
1.随时随地记录灵感
物之妙,如系风捕影。你不是没有灵感,只是数次错过了它。
据说人的脑袋一天至少会蹦出500个想法,如果你对它不敏感,它就会倏忽间消失。反之,如果你能在想法出现的一瞬间把它记录下来,那么它就切切实实为你所有了。它可能是一个金句、一个想法、一个标题、甚至一个故事。而这些并不需要你坐在桌前苦思冥想,它可能出现在任何瞬间,重要的是你。要。把。它。写。下。来。
2.尽快把灵感变提纲
有了灵感,你就有了指导方向。根据《写作7堂课》中的框架式写作,你还能快速的列出文章大纲,刚开始它可能是粗糙的,但你会一点点让它充实起来。这些框架,就是打腹稿,有了框架写作起来就不会晕头转向,少了苦思冥想的时间,写作就顺畅多了。
3.有意识的积累写作框架
“有意识”三个字在碎片化写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它训练的就是你对碎片化时间的敏感度,如果你意识到碎片化的时间能为你带来的价值,你就会越在意它。当你看到写作、框架等关键词时,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工作,它会自主的吸引你的注意力。
生活中更会管理时间的人,不见得是比你天赋强多少,但他一定比你更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写作,可以锻炼“日更不求人”的能力。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项能力,不止用于写作,在生活、工作中,它都被证实可以起到巨大作用。
当然,对于长期写作的秋叶而言,他的敏感度肯定高于初学者,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时间用途,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他的方法。
碎片时间管理的重点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单位时间内的目标产出。
把分散的灵感、思路、框架串联起来,你的文章雏形也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动笔何至于再说没灵感呢?
开始写作后,为了快速集中注意力,秋叶还提出5个关键。
1从内心接纳,这件事你非做不可
2把任务难度设置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
3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个奖励
4准备进入心流状态之前给自己一个暗示信号
5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而不是要求自己心无旁骛
为了更快的进入“写作”这个情境中 ,这个5个关键希望你能当做一种习惯。
《写作7堂课》直击写作痛点,多元多维度陈列出不同写作方式,之所以推荐它,是因为它看似在教写作,其实是在帮你重构写作逻辑。
我们不想收获一种只能用于一篇文章的能力,我们更期待收获一种可以在方方面面有应用力的能力,《写作7堂课》带来的恰恰是这种能力。
如果有人问我:用通勤、吃饭、喝咖啡的碎片化时间输出一篇优质文章,可能吗?
昨天的我肯定会说不可能。
今天的我会说怎么不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