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于《收获》总161期上须一瓜的中篇小说《淡绿色的月亮》,笔触细腻,深入揭示了女性隐秘而微妙的内心情感世界,描绘了女人在情感婚姻中的不满与无奈,它高扬女性主义旗帜,以女性为中心话语,对现代人的婚姻进行了思考。其故事简单,用词朴实,却催人深思,值得一读,尤其是其题目,更耐人寻味。
月亮多用银白皎洁来形容,或者罩上朦胧的光晕,呈现灰白,而淡绿色的月亮却很少见。文题新,引发人阅读的欲望,此其妙处之一。文中共有三次出现淡绿色的月亮,分别在开头,中间以及结尾,显然它是文章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此其好处之二。最重要的是它隐含的象征意义,使得作者意欲表达的思想感情尽在这一意象中。
本文的男主人公桥北应该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一个文学典型,他高大英俊,事业有成,热爱忠诚于妻子,富有生活情趣,应该说是现代社会理想丈夫原型。女主人公芥子美丽、聪慧而又独立,同样爱自己的丈夫。经由他们两人组成的家庭富有、甜蜜,家有保姆打理,芥子合法经营自己的美容美发店,可随时飞回娘家看看,丈夫满世界地飞,开着自己的公司,然而他们的婚姻与爱情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这不是老掉牙的现代陈世美的故事,也不是寂寞难耐,红杏出墙的故事,原因是什么,也许就是那淡绿色的月亮惹的祸。
第一次见到它,芥子在桥北的车里,回娘家一周,此时桥北到机场接她。小别胜新婚,恩爱一番后,灾难却不期而临。当晚,他们被劫匪入室作案,抢去钱物。表象来看,淡绿色的月亮似乎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但紧接下来的故事却是和月亮无关的。桥北对此无所谓,破财消灾,两人都毫发无损,他认为很幸运,仍然不停地奔波于各地之间。而芥子却耿耿于怀,她对桥北比劫匪高出一头却不不反抗的事追根溯源,心里埋下阴影,爱的信念跟着土崩瓦解。
自此事发生后,桥北感觉到芥子的冷淡与陌生,二人心理距离产生,然而爱仍然存在,都想尽力挽回那正失去的,企图通过身体语言去交流,但这扇大门已经关上了。身体不能与精神协调后,性爱失败在所难免,婚爱出现障碍后第二天早上,芥子见到餐桌上桥北平时最喜欢吃的大理石蛋糕却一点没动,就在这时芥子回忆起了那晚看到的淡绿色的月亮。
第三次见到它也是在桥北的车里。经历被劫事情后,芥子在外界人与事的触动下,心灵经历一番自问与审视后,她以为对丈夫的爱情能再一次点燃了,在她生日的那天晚上,在桥北的车里,她又一次看见了那淡绿色的月亮。结局不难料知,芥子再也找不回昔日的感觉,她变成了“干涸绝望的大沙漠”。
婚姻的基础是信任与忠诚,相信爱与被爱。两个人原来毫不相识,而最后却走到一起,相濡以沫一辈子,人们愿意把它解释为缘分。对比古今婚姻观,刨掉表象,例如才貌、财富等,其追求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信任。旧时代女性已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到达可悲地步,而新时代女性所阐释的信任却几乎有点神经质。芥子一直想搞清楚的是桥北为何不反抗,为确证桥北有无反抗机会,她不惜代价去了解。文中有几句描写最能体现芥子的真实心理,那是她在楼上看着下去的桥北时的心里独白。“桥北的确非常帅气,高大结实,开车的样子也像个赛车手。”而劫匪却“都和她差不多高,应该在一米六七左右”。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并倍加欣赏的丈夫的帅气,现在也许是最有力的讽刺。有一句形容爱情的经典句子,“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爱的信念一旦动摇,原来的优点都会成为后来攻击、质询对方的武器。
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是英雄,即使他没有魁梧的外表,但他的表现必须有男子气概。没有女人喜欢懦弱的男人,这是女人的天性。在女权主义高喊妇女解放的时候,不知有没有考虑到女性的这种“劣根性”。女人缺乏安全感,因此总渴望保护,被所爱的人保护,即使这个女人很独立。芥子转而与谢高走近,不是作者故意设置,增加买点,而是符合生活真实展现女人的心灵世界。谢高是警察,也许在芥子的潜意识中,他可以保护自己,至少他能让自己确信丈夫行为是否合理。
对丈夫不反抗行为的追问实质是对爱的探究。爱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所追求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但没有人不渴望超越生死的大爱,所以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代代流传,《TAITANNIC》长演不衰。芥子不缺乏物质,她是社会中的小资阶层,她向往的是感情的充实。因此她就不能原谅桥北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想过与歹徒搏斗,甚至在自己几乎受辱的情况下,他也没有任何举动,他爱惜的只是自己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除了个人性命什么都可放弃,是很难相信他会有真实的爱的。芥子不得不怀疑,爱的信念随之动摇。
婚姻自然会陷入危机。
作者客观而又冷静地审视女性隐秘的心理世界,不作任何评价,只让它真实地再现,这无疑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桥北并不是一个批判的对象,他只是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来生活,他爱妻子,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无可指责。芥子既暴露了女性的一些固有弱点,又体现了女性真正的觉醒,理智地追求爱。淡绿色的月亮看见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幽幽的,淡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