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论语易解》于我是一个阅读跨越。这套书是几年前在开发区举办的一次讲座中与作者孙福万先生互动得到的赠书。那时我对论语的理解完全摸不到头绪,只停留在初高中阶段的只言片语中,深感相对于其他经典书籍,《论语》简直惜字如金,一直靠文字会意的我望而却步。后来我用一年时间读了潘毅教授的《中医与易经》,又用一年读了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的前两本。就像注定的缘分,我在书架上再次注意到这套《论语易解》。
这套书分为上下两册,有论语原文、译文,注释,还有大篇幅站在易经视角的以经解经,字里行间有“说文解字”、有多卦多爻全方位的分析,可谓古今扬弃,与时俱进。
在阅读中我忽然对“习”有了些新认知,“习”繁体字作“習”,《说文解字》云:“习,数飞也。”朱子谓“如鸟数飞也”,《周易》第二十九卦为坎卦,又作“习坎”,其卦辞为:“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李光地说:“习须依古注训‘便习’,便习者习之不已以至于便熟也。盖人生何处无险?习之 不已可也,故习之为用可谓大矣!
可见“习”不只是对知识的温习或者复习,另一层意相当于“实践”,其内容当然不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包括天地变化之道和人伦道德等等一切东西在内的。诚如朱子所说:“学之不已”即为“习”。在易经中“时”也有着重要地位,将“学”与“习”联系起来的就是这个“时”。何谓“学而时习之”?皇侃《论语义疏》谓“所学并日日修习不暂废也”,将其解为“时时”。
读罢我豁然开朗,之前我以为“学以致用”中的“用”就是“习”了。学习不就是为了备不时之需嘛,比如: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不就是把所学记牢,以后用的时候再把知识调动过来使用。如今我放下过去的偏知,“学以致用”是学了就要用,马上用,不能停,只有这样才不暂废。
習,练习,鸟妈妈教授小鸟飞翔技能,小鸟马上就练习,不停的练习,每日练习。在这里“时”字似还兼有另外二意:一是 “及时” ,如《乾文言》所说“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之中,二是“适时”,即所谓“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必须把握时机。这个“时”,在易经中格外重视。人生在世,时间、时机、时行太重要了。
提到进德,“忠、信”是其两项重要内容,再加上习正是“吾日三省吾身”之内功,是实习、实践、践履。由此再次强调了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必须予以践履,方为学而有成。
今天读了书,对“习”有了悟,这悟是迟了些,追根溯源,我们从小学习就为了考试,家长更会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于是我们头脑中建立了学习是为了考试时能写出来答案考到一个好成绩,学习好不好看成绩,平日认真听讲学习也是为了完成作业,不学听不懂怎么写作业呀?由此,我们对习的误解和偏解也是有人文原因和环境因素的。
由对“习”的新悟,我想到巴金笔下高觉新的悲剧也是源于人们对“孝悌”的误解。孔学为人学,仁学,孝悌被视为“行仁之本”,但不是其之根本,最多是行仁的一个起点,可是旧时从国家统治者到大家族的掌权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将“孝悌”和“犯上”、“作乱”勾连起来,令百姓和子嗣苦不堪言。不听大家长的就是不孝,于是为了孝,高觉新和梅表妹放手今生,为了孝,觉新将妻子送到郊外待产以致命丧产床,如果人们能悟出这样的“孝”孔子也是反对的,在孝悌背后还有仁,还有道,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就不会出现愚忠愚孝了。
学习+思考,再获得讨论,一定会对所学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加入读书行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