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火对人有益,还是有害呢?可能你会说要看情况,在寒冬的夜晚火炉里燃烧的木材给人温暖,这时火就对人有益,可是如果越烧越旺,火烧毁了房子,当然火就对人有害了。你对压力的态度也是一样。处理的好就可以让自己更进一步,处理不好就可能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身边的人。
一提起富士康,除了知道它是个生产手机零件的公司外,人们多会联想到员工跳楼,多数人认同的说法是富士康加班现象严重,导致员工压力巨大,每隔一段时间员工就会因为各种压力选择跳楼。百度搜索学生跳楼,年轻人跳楼会弹出很多案例出来,实在让人心痛难受。
疫情之下,很多人会有害怕恐慌焦虑的情绪,面对压力,是玻璃心逃避,抗拒,攻击还是积极进行心理建设呢?疫情让我们的孩子和老人还有年轻人变得脆弱敏感,也让大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中年人被淘汰出局。
什么是玻璃心
我们的心像玻璃一样易碎,用来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经不起批评指责或者嘲讽。
有的时候,玻璃心是因为太过敏感和不自信,而另外一些时候,却是因为太过自满,假如玻璃心成了常态,就会影响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心情,也会影响热情与效率。
玻璃心背后的必须完美思维方式
比如:
"我必须时刻做到完美。"
"我绝不能在竞争中失败。"
"我绝不可以犯错误。"
"我绝不能被否定。"
"别人要按我想的去做。"
"情况必须经常对我有利。"
上述这些"必须"、"不能"、"不应该"等,对要求进行绝对化就是"必须完美"型思维方式。事事追求完美的人认为,犯任何错误都是不应该的,其实这种想法不切实际也是不对的。人生来有罪不完美,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应上帝的荣耀。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事实上,认为自己事事都可以做得完美,就像认为自己可以跳到空中飞翔一样不合理。算你认定自己能飞,你也不可能做得到!
如果将"必须完美"型思维方式比作汽车,它就是一种无异于同时用力踩下油门和刹车的自我毁灭式思维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玻璃心是都是由于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反馈,怕被亏待,怕被议论,怕被差评,这些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敏感,都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降低对他人的预期,把关注点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增强"钝感力",
不要太过敏感,反应过于激烈。迟钝一点比敏感重要的多。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一本非常有名的书《钝感力》,在书中,他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对日常生活过于敏感,培养迟钝的能力也是一种获得幸福的有效手段。
缺乏"钝感力"的人,很容易给人造成玻璃心的印象,他们经常觉得生活特别的丧,一点小事就能触发崩溃的开关。
克服"必须完美思维"带来的绝对"悖论",给自己建立"第三选择"的机会,让玻璃心解除"捆绑"。是需要刻意训练的技能,可保性命。
活着是美好的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