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学生跳楼,为何学生跳楼事件频频发生?这真是一个令人痛彻心扉的话题。短短三四天,网上曝出学生跳楼的就有两起,除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学生跳楼,3天前,还有一四川广元朝天中学一学生跳楼,事件原因都在进一步调查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跳楼或者用其它方式自杀的消息时不时的会在网上跳出来,前几年,小徐老师总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了,抗压能力太差造成的这种无知的行为,但是直到去年一份“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的报告彻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忧虑之中。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而且自杀率最高却是众人认为最应该幸福快乐的年龄——中小学生。其中12岁自杀者占40.3%,其次依次是14岁、11岁、13岁的孩子。而高中学生自杀的则占5%。
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不断上演时,我们真的该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如今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却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真该想一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是绝望自杀?
根据网上自杀学生的原因分析,造成中小学生自杀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师生矛盾是造成学生自杀的一大导火线。
在中、高考指挥棒下,所有的孩子被限定在这一条“成才”道路,分数高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工具,学习好的在学校就受到老师的重视,学习差的则不被肯定和关注。而在升学率和老师和职业诉求下,老师也倍受煎熬,恨不得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面对学生学习上的波动,师生矛盾就会产生。而老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产生的焦虑就会转架给学生,使师生矛盾升级。
二、家庭教育不得当,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价值认同感,造成孩子自身价值感低而轻生。
现在很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考更高的分数,和学校一起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而当父母一味地对孩子提高要求,而当孩子无法达到时,不是鼓励、帮助他,而是否定打击他时,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变低,得不到足够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孤独无助,直至轻生。
三、不良的交际圈,缺乏朋友或者在学校受到同龄人的排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和认同感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到了十一二岁,孩子渴望友情,渴望有自己的交际圈,能在同龄人中建立一定的地位,被一些同龄人友好的对待,但如果此时,孩子遭到同龄人的误会、排挤等,往往会感到被全世界所抛弃,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孩子一旦遇到,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疏导,就会对看不到自身的生命价值,感觉不到生命的可贵,感受不到他在身边人心中的位置。极低的价值感和无助感,让孩子最终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等不到未来。
那么,面对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的中小学生,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呢?
一、生命教育是关键,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三句话:
1、生命只有一次,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生命来,保持生命的健康,身心的愉悦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即使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但并不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打了折扣,特别是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比你的生命更宝贵。
家长一定要常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认同感。
2、生命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跟任何人都没有可比性,特别是在父母的眼里,你是无价之宝。
孩子的生命价值来自身边人对他的评价,当我们做父母或者做老师,不去告诉孩子自身生命价值的独特性,特别是有些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时,孩子自我价值感就会被削弱,从而感到自卑,渺小,无助,直至最后自暴自弃走向轻生。
3、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种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需要认真来学习,并努力寻找和等待。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过早的“贴标签”,往往让孩子失去信心,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还将有无限种可能,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真谛都应该是去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告诉孩子并鼓励孩子去学习,去坚持,去等待,去寻找自己更广阔的生命空间,而不是告诉孩子,你不行,你的未来没有希望。
二、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相互补充,有必要让孩子认识死亡的现实的意义。
在我们中国,人们特别忌讳谈论“死”这个字,当孩子问家里的老人“死后去哪里了?”或者死去的小动物去哪里了,很多家长会为了减轻面对“死亡”带来的痛苦而编造一些美丽的谎言,比如“人死后会去天堂,会在天上看着我们”等等,这些话是最要不得的。
曾看到一个九岁的孩子自杀时写的“遗书”:“爸爸妈妈,我走了,去天堂了,我会在天上看着你们,不要伤心……”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面对死亡千万不能让孩子活在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世界里,以后死后去的世界很美好,没有痛苦,是去找她奶奶去了。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谎言才是最残忍的教育。
三、自我价值认知教育是构建孩子自尊、自爱、自信三大支柱的根本。自我价值有三个来源:
第一来源于自身外在形象带给自己的价值感,比如容貌漂亮、穿得漂亮等,孩子会从中获得较强的自我价值感,但是一旦失去这些外在的东西,或者遇到比自己外形更美的,穿得更漂亮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受到威胁,从而失去自我良好的感觉。
因此,自我价值认知上的第一个来源是肤浅的,在教育孩子不要认孩子过度依赖于外在物质条件带来的优越感。
第二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带给自身的价值感,例如学习成绩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周围人对自身言行和外在形象的评价等,从被周围人的关注、肯定,赞美中获得较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孩子只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尊重,被肯定,被接受,被需要,被赞美等,他才会建立起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但同样,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周围人足够的关注、尊重,肯定、重视、需要、赞美等,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低。
因此,对孩子而言,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帮助孩子去建立较高的自我价值认知,要时时对孩子的言行思想给予关注、尊重、肯定和赞扬,这样孩子就能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一味的否定、打击,过高的要求孩子,利用和别的孩子的对比来贬低他自己,只能让孩子降低自我价值的认知,一个低自我价值的孩子是不会热爱自己生命的,他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毫无价值,活着毫无意义,未来也不值得期待等,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到强烈的打击就会轻生。
同时,自我价值认知的第二来源也是实现孩子真正走向自信,实现第三来源自身内在思想及精神品质的觉醒的必经之路。
第三来源于自身内在思想及精神品质的觉醒,而这一觉醒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评价,也不依赖于外在物质的左右,而是源自对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能过怎样的生活,自己能做什么,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的一种预见,一种掌控,是一种自我内在价值的真正觉醒。而这样的孩子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勇于尝试,鼓励孩子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去战胜一些生活中的挫折,只真正在不断的挑战中,在不断战胜自我中感受到来自自身的力量,孩子才能慢慢觉醒,才是真正走向自信。因此,孩子自我价值内在认知的觉醒,是让孩子创造生命无限可能的关键。
四、爱和责任教育是让孩子珍爱生命,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动力之一。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只有家长爱孩子,孩子却不懂得体谅关爱家长,没有责任心的话,孩子的生命就会变得单薄,变得脆弱,只有负责任的生命,知道应该去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去爱身边人的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重大。才会主动去成长自己,让自己变得有力量,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让孩子承担一些劳动,感受一下父母的艰辛,让他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感受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才会让孩子的生命更有力量。
综上所述,面对如此之高的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我们每个家长,每个老师都应该重视起来,多与孩子做一些有效的、温情的、走心的沟通,了解孩子,理解宽容孩子,鼓励肯定孩子,在孩子的人生发生困惑时,及时的疏导,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让他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去创造自己人生的无限个可能才是最好的教育。
(文:指尖教育帝国;图: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