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期盼我们的社会能建立一个新的伦理,是以独立的个人为单位,先成为一个可以充分思考、完整的个人,再进而谈其他相对的伦理的关系。
儒家的大团圆往往是让“不舒服的东西”假装不存在。就像过年时不讲“死”字,或是公寓大楼没有四楼;死亡是伦理这么大的命题,不可能不存在。我们却用“假装”去回避。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或者我们平常不说“四”而说“三加一”时,就是在回避死亡,这时候伦理有可能揭发一些真相吗?我们要粉饰太平地只看大团圆的结局?还是要忍住眼泪,忍住悲痛,去看一些真相?这也是一个两难。
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只要你清醒了,你就知道个体的孤独不可能被他者替代了。但不要误会这就没有爱了,而是在个体更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是倚赖。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惫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
当我们可以从健全的个体出发,倚靠不会变成倚赖,倚靠也不会变成一种常态,因为自己是可以独立的,不管对父母、对子女、对情人、对朋友,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喜悦,而不是盲目的沉醉,如此一来,所构建出来的伦理也会是更健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