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想法哲思
少年啊! --《悉达多》读书笔记(一)

少年啊! --《悉达多》读书笔记(一)

作者: 静静的一亩三分地 | 来源:发表于2019-12-19 13:33 被阅读0次

    版本:《悉达多》【德】赫尔曼·黑塞 著 李孟谦 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

    缘起:

    作为启智,上海援疆教师给我借的第一本书,就是《悉达多》,原本想着书非借不能读,既是借的,我该如获至宝,快快读完,他好与我探讨,看我是否有“慧根”,可否进一步走进哲学的世界。可惜我这愚钝之人,用了整整一年,才看完这200页不到的薄册子。又因要摘抄一点笔记,终该写点什么才算不白借了,这一拖又是数月,时至今日拖无可拖。援疆教师,即将回程,我不敢将此书据为己有,写篇笔记,算是对自己的交代。也好“完璧归赵”。

    不知是谁说的,伟大的小说就在于捧起它和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而这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小说中深邃的思想和深刻的主题了。《悉达多》就是这样伟大的小说。而作为凡人的我只能写一点自己或粗浅,或错误的感知,致敬伟大的作品,也感谢推荐给我的老师吧。

    【第一部】

    [if !supportLists]第一章 [endif]婆罗门之子

    “人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泉源,一定要有自己的源泉!其余都是追寻,都是歧路,都是迷惘。”p9

    悉达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作为婆罗门之子,衣食无忧。他英俊、强壮又博得所有年轻婆罗门女孩的欢心。他还有一个永远信任跟随的好友—戈文达。但这一切不能使他快乐,更使他怀疑,他需要自我的探寻。

    作为教师,必然就会接触到许多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这多少是因为“学区”的划分。孩子身上大多打上了家庭的烙印。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多数孩子有着同龄人的快乐。然而也确有物质丰富,正如少年的悉达多。物质的丰富却也带来了不同的人生。有的“不思进取”,干什么都觉得没劲。究其原因,主要是觉得,在父母安排好的既定路线中,是一眼望到头的,那样的人生,似乎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于是少年的自己,宁愿瞎折腾点其他。也有如悉达多一样,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探求精神的富足。

    当一次惯常的念咒、冥想之后;他决定立刻出发,加入修行者沙门的队伍,寻找答案。这个决定自然不能得到父亲的赞赏,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受苦,当然也没有多少父母最终不会向儿女妥协。悉达多“酷刑”般的坚定与坚持,终换来父亲的应允。

    “当他在第一道日光终缓慢地以僵直的双脚离开这座安静的城市时,在最后一座小屋里升起了原本还蹲坐着的一道阴影,也跟上了朝圣者的行列—戈文达。”P17

    一章就这样结束了,缺少“慧根”的我,没有被悉达多的痛苦所打动,却意外的羡慕他有这样一个愿意为他默默付出,与他共同进退的朋友。日后看到他“辜负”了这样的朋友,多少是有些怨恨的。

    悉达多人生的第一重困境或者说修行就是与“父母的分离”吧。对于父母来说,更像是一场分离,所幸父母应允了他,这是悉达多的幸运。而悉达多似乎是获得了“自由”的权利去追寻自由。这不算“独立”因为还有朋友的陪伴。

    现实中孩子与父母的分离,大抵如悉达多所经历的一样,只是,在“独子”的时代,分离被以爱为名压制着。折翼的少年,并不鲜见。

    [if !supportLists]第二章 [endif]与沙门同行

    “我相信,事实上没有‘学习’这件事。我的朋友呀,只有一件事,无所不在,就是梵我,就在我中,也在你中,在任何事物中,我将开始相信这件事情的阻碍就是求知,就是学习。”P26

    得来不易的“自由”,不敢耽误半日,悉达多和朋友戈文达赶上了朝圣者,与沙门同行,他向他们学习沉思、神游、斋戒、止息;越过浮沉、越过渴望;有那么一刻他以为他得到了答案,可最终他失望了,他发现自己只是习得了自我麻痹与欺骗的法门,如同酒徒的酗酒;只是得到了短暂的麻痹。尤其想到他跟随学习的沙门,已经60岁了,却依然没有“涅槃”,而且注定一辈子不会“涅槃”。 

    这条道路不对!此刻一个被广泛传颂的名字“乔达摩”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他决定跟随。当他决定辞行,报告老沙门,却得到了疾言厉色的责骂,口不择言。这让悉达多坚定了离开的决心。用其所学“回敬”老沙门,最终他独具慧根的悟道,牵制了老沙门,老沙门“诚服”并祝福他们。

    这一段,最初读觉得可笑,再读就是尴尬,当第三遍读时,就只剩警醒了。现实中多少人如老沙门一样,只是“凡胎”,却仅仅是比凡人多了那么一点点觉悟,就将自己高高在上,以为脱离了“凡界”,可以对一切人颐指气使,直到遇到真正“悟道”之人。故事容易让人警醒,现实却易冲昏头脑。切记切记。

    这修行从最初的苦痛,坚持,相信只要能够忍受苦痛就能圆满,到最后,怀疑,坚定地离开。如果说第一章是意气风发,少年的悉达多,此刻悉达多仍未脱去意气。在追寻的路上,唯有真理可以为之停留。悉达多是异于常人。

    反观戈文达,他患得患失,他尊重每一个人,即使老沙门口不择言,他也觉得他不容易,甚至为悉达多感到遗憾,他那么聪明,若再坚持下去,就可以学到老沙门水上行走的法术了。

    或许看戈文达,更能看到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到一处就想要尽快融入的“随遇而安”,一旦安定,就不要再想着改变,哪怕在遭受苦难,心存怀疑,也觉得这是“安定”的副产品;该原谅它。若不是悉达多,他不可能上路。

    向现实妥协,适应现实。是成年人对少年的忠告,还是少年向成年人习得的真理?

    [if !supportLists]第三章 [endif]释迦牟尼

    “戈文达,我的朋友,现在你决定你的步伐,现在你选择你的道路。一直都是,啊戈文达,你是我的朋友,一直都跟在我的后面。我常在想:戈文达会不会自己走前一步,不跟着我,而是跟着他自己的心意?看着你现在是一个成人了,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你要走到终点,我的朋友,你会找到解脱的!”P40

    找到了可以追随的佛陀,佛陀为众人开释,他圆满、平静、祥和。世人皆苦,跟随佛陀行者得解脱。这一切打动了世人,也打动了戈文达,戈文达想要追随佛陀。但悉达多有自己的想法,他为朋友高兴,终于找到适合的道路。而他的路还在远方,他要离开他的朋友。在离开之前,他得以与智者对话;最终确信,尊者与世人最本质的区别是他一切的开悟,都是亲身体验。

     “丢了”朋友的悉达多,却获得了自己。他得以看清一些东西,他知道追随智者,可以走捷径。但他自己的路,他要自己经历,尝试。

    人的一生要遇到多少规劝?这规劝大多出于“过来人”的善意。不听规劝的人似乎就等着头破血流的命运吧。可是即使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又有多少人听从了“善意”。发现自己就意味着少男、少女向男人、女人的过渡吧。若你还敢启程,究竟是“年轻”还是“成熟”呢?

    [if !supportLists]第四章 [endif]觉醒

    “我曾如此愚钝!他边快走边想着。”读一本书,读一本找寻意义的书,就不会鄙视书中的符号与字母,并称之为欺骗,意外或无意义的肤浅,而是会读它,学习它并爱它,一字一字地读。我也想读这本世界之书,关于我自己根本的书,我却曾经有预设立场而轻视里面的符号与字母,并称世界为欺骗的表象,称我眼与舌所感受到的为意外或无意外的肤浅。不,这已是过去,我已觉醒……”P53

    人在与过去告别时,才是真的成熟吗?本章用了“觉醒”这个标题,似乎在揭示,当一个人了无牵挂,孑然一身之时,就该是他自我意识觉醒,悟道的时候了吧。

    悉达多在追寻真理的路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当现实的我们被一切“智者”吸引,想要在他的引领下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悖论”,一个无法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无法尊重自己的人,也将终身活在看似清醒,实则复刻别人的生活中。

    认识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悉达多的觉醒。也该是我的觉醒。

    觉醒后的悉达多战栗、因新生而挣扎,他不在回乡、不再回到父亲身边,不再回头。这像极了自以为是的“成年”。想起傅雷说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可以作为这一段“觉醒”的总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啊! --《悉达多》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um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