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86-02调经论篇(第3-4段)

086-02调经论篇(第3-4段)

作者: 王嵘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09:10 被阅读0次

卷十七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第3-4段)

学习时间:2020年6月11日星期四

【原文3】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血气未并1,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2。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3,

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

神不足者,视其虚络4,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注释3】

 1血气未并:血气未有偏聚。

 2神之微:心经的微邪。因心藏神,故有此说。

3深斥:推针深刺。

4虚络:指虚而陷下的络脉。

【译文3】

黄帝问:神有余和不足的情况如何?

岐伯说:神有余就大笑不止,神不足就悲忧。

如果病邪还未与血气混杂,那么,五脏还是安定的,

这时病邪只是滞留在身体表面,只是肌肤毫毛恶寒,

尚未进入经络,这叫做心经的微邪。

黄帝又问:治疗时怎样使用补泻之法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就刺它的小络之脉,使之出血,

使之出血但不要推针深刺,更不要刺伤大的经脉,

这样,神气就自然平调了。

神不足的要用补法,看准那虚络,按摩以达病所,再配合针刺通利经气,不令出血,也不使其气外泄,只是疏通它的经脉,神气就平调了。

【原文4】

黄帝又问:针刺微邪应该怎样?

岐伯说:按摩病处,不要停止,针刺时不向深推针,只是引导转移病人之气,使之充足,神气就能恢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不利少气。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故将深之。适入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1,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注释4】

 1精气自伏,邪气散乱:精气贯注于内,邪气散乱于浅表。

【译文4】

黄帝道:很好!气有余和不足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气有余就喘咳、上逆,气不足就呼吸不利、气短。

如果邪气尚未与气血混杂,那么五脏还是安定的,这时皮肤只是微病,病势尚轻,这叫做肺气微虚。

黄帝又问道:补泻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气有余就泻经隧,但不要伤了经脉,不能出血,不能气泄。如气不足的,就要补经隧,不能出气。

黄帝又问道:针刺微病时应怎样?

岐伯说:应按摩病处,不要停止,同时拿出针让病人看,并佯说,准备深刺。但是刚进针还是改为浅刺,这样病人的精气自然贯注于内,而邪气就散乱于浅表,无处留止,邪气从腠理发泄了,真气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86-02调经论篇(第3-4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uv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