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影响了这么多人的剧我却是在第一次看不完第一集的状态下就放下了,到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才重拾起来。当初1988最火的时候,没有跟着大潮流一起追着这部剧,却在散了后自己默默感动着,好像一直属于后知后觉的那一类,当初不继续看的理由是觉得剧情太水,过于平平淡淡,等到迷上去之后才觉察到平平淡淡就是这部剧的最大魅力点。
剧里的一切源于生活,更能引发人的感同身受,住在一个胡同里的朋友们,生命线一直在不断交织,不断碰撞出新的故事。
比如德善,尴尬的家庭定位,虽然在我家只有我,但经常被忽视,所以那份家里老二的委屈,在屏幕面前的我也很能理解,像是总是翻不起大浪的情绪波动总是得自己埋在心里,乖乖遵守所谓的听话的孩子。倒是剧的后期离家工作,即使在外面是端庄的空姐,在这几个从小玩到大的人面前还是以前那个跟着男孩子们一起玩一起闹的被嫌弃的特工队。
阿泽是我认为在里面情感方面经历最大的人了,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面被德善一句句“多喝牛奶长大了嫁给姐姐”影响,真的就喜欢上了德善,从一开始大家就在猜测的片尾那个人的主体会是阿泽还是狗焕,除了那些细节,左撇子,围棋高手才会被采访之类的信息外,对于德善的心,对于她的付出这方面是狗焕没能比过的,能为了德善推掉围棋比赛,对于他来说是全部人生的围棋都能放弃的时间段,德善已经上升为他心里的第一顺位了。
正焕作为暴富的一家的一员,享受到的都还是旁人很羡慕的,像是穿的鞋放到现在都会让人羡慕下。但在剧里也没有看出特别大手大脚,为人虽然略带毒舌,对朋友还是没的说。其实他身上这种想追德善却又不敢的特性,能让看的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应该在自己的人生中有过很多次这样的时候,想要表白都会再三犹豫,这种怂的个性,看的人会觉得揪心的同时也会产生自我反省,而且在电影院前的差一步他就可能成为了最后出现的德善的丈夫了。
善宇是一个乖乖的学习好的人的形象,不过也是很敢的一个人,敢于跟比自己大的姐姐恋爱,而且也敢与跟着这一帮兄弟们各种疯,就算会嘟囔一下也还是会挺兄弟。
宝拉可能是好多人生活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缩影,在最好的大学上学,果然别人家长把自己的孩子跟她比对,品学兼优。为了心中的信念,想要游行就去了,如果只是这样一意孤行就没多闪光点了,但她还会听从父母,在妈妈穿着鞋子都跑出血来找她的时候,会听从父母的话。这样一个尖锐但却不忤逆的人值得那么多人喜欢。
刘东龙应该是如此多孩子们中懂得最多的那一个,狗焕家出现家庭事故也是他一句话点醒,懂得如此多的人生大道理,却也在剧里不懂自己的妈妈,好多时候都是看得清别人,自己的处境却是模糊的。
“孩子们啊 虽然现在很累 但等你们以后年纪大了生孩子过日子的时候 会发觉现在是最好的时光 也是 现在肯定不懂是什么意思 现在这时候有多好 现在的你们又怎么会懂呢”这段话出现在班主任在德善她们快要高考的时候对她们说的话,总有种让人想要抄下来都不由过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藏在心的属于上学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吧,身在当时怎么可能会知道珍惜,也想不到数年之后自己可能在网上随便看到一段话就会回想起当年,不免的心悸动一下。
还有德善看到宝拉考试院的房子时,小的超出德善的想象,泪流满面地抱着这个以前还敌对着一起打架的姐姐的时候,在屏幕前总想为着这份纯粹的亲情也找个姐姐抱着哭一会儿。
17集末尾开始时间飞逝,还想着是不是编剧把这个段写的太紧凑了,停下来想想本来青春也就是这样,一眨眼间都长大了,有时候会在想像是第三者在看着自己的人生电影,一夜之间从孩童长大到了需要谈婚论嫁的年龄,总是抓不住的青春。
最后搬家的场景不需要别的言语都能知道这部剧也要这样结束了,配上女声版的《惠化洞》能流好几公升眼泪,剧情很淡 平平如水 但这才是生活。
时至今日,1988已经是三年前的剧了,但每次在各种综艺或者剧中听到口风琴的前奏的时候,都免不得心头一热想再热泪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