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例会上,老板让大家分享此次培训感受。
想了想,此次培训和以往的学科培训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学科培训往往是专家讲座,一人讲,众人听,导师水平高,听的就认真,请的专家水平不咋样,就可以摸鱼。
这次的培训师培训,首先在形式上有所变化。
一、精心营造仪式感
我们的开班第1课,除了领导讲话,还有授班旗的仪式,大家在班级上签名,老师一个一个的拍照留念。之后,还一起带上了清华的校徽。
有同事戏言,这枚校徽跟小商小贩儿那儿买的校徽大不同,是被清华老师开过光的。
二、小组协作成团队
开班当晚,就进行了小组建设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
首先是组内成员互相介绍,从四个方面任选两个内容:单位、教龄、爱好、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接着使每人发一张卡片去其他同学处索取签名,并拍合照发在班级群中。规定时间内得到签名最多的学员可以上台分享,介绍自己,并得到一个小奖品。
然后就是小组内确定组名,口号并画出组徽,全体成员上台展示和解释组徽意义,并用不同的手势来给自己小组加油鼓劲。
从此,每一个活动都有小组竞赛的成分。
三、自我管理促提升
培训方不仅把班上的同学分成4个小组,还成立班委,帮助班主任完成管理工作。如提醒同学们按时参加活动,外出参观时代替班主任组织同学集合返回,有了班委,那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了。
每位专家讲座开始前,需要小组内选派人员进行开场主持,结束后需要小组成员进行结课主持。
每天学习结束,都要在智慧墙这个线上文档内梳理学习心得。
两天学习结束,就有一个小组去制作一篇学习简报,进行总结回顾。
对了,每天上课记的笔记也是考核内容之一。
四、任务驱动强学习
培训伊始,老师就明确了本次培训最终的成果提炼,也就是最终的学习任务。
每个人要填写一份中期梳理和结课梳理。
每一个人要完成一份培训方案设计。小组内优选出两个方案,最后进行班级展示。
一个小组要推选一名老师代表全组做最终的学习成果汇报。
最终根据各小组表现评分,选出优胜小组,颁发奖品、合影留念。
内容上也属上乘,请的老师都是业内大咖,有擅长培训管理的,有擅长作业设计的,有擅长校本研修的,有擅长教学教研的,还有言语艺术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课程,属于高品质的培训。
另一位赴杭州参加培训的同事介绍了他们的培训流程。
班级内先按学科分小组,早6点起床梳洗吃饭,7点小组成员离开宾馆搭地铁赴学校听第一节课。之后实践导师马上组织评课,导师、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跟岗学员一起对一节课进行研讨,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角度和观点,并做好记录。
12点午饭,饭后搭地铁赶赴另一所学校,参加1:30的校本教研活动。
两个小时的教研活动结束,理论导师组织跟岗培训的小组学员,对教研活动的流程、内容及研讨深度进行研讨。
5点半返回宾馆,吃饭后简单休息,晚7:00开展小组讨论,复盘上午下午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内容,并由专人记录,晚上12点前把小组的汇报结果发到班级群。
期间浙江省教研室领导,会分组参加各小组的研讨活动。
看看这强度,我们还算是轻松的,作业也没有那么密集,也没有领导专门盯着。
同事大呼,幸亏只有三天,再多一天就把人累趴下了,别说划水,就是天天瞪着眼珠子,脑子也转不过来。
由此可见国家在教师培训上投入了那么多,也想实实在在的出一些效果,特别是一些高规格的培训,还是很有水平,足以提高学员能力的。
浙江的学校、教师和教研员,真的很卷,有研究意识和行动力,经常在中国教研网上看到他们的高水平教研活动。难怪人家的老师在每年全国优质课中会有那么亮眼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