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骑车,更没学开车,所以上班如果不太急的话,就选择步行。
这周值周,虽然提前起床了十分钟,下楼已经六点钟了,走路赶到校门口,疾行也要半个小时,加上这天气,一大早就是一身汗,捂得一整天的心情都不甚大好。周一冉先生捎带着送我。周二早上下楼,路边停着几辆车,就随意上了离我最近的一辆,司机是个女的,美女叫的很热情。想着时间还早,就坐个六块钱的,到职中门口,再走去学校,还省两块钱——对于一个经常打车的人来讲,价位再熟悉不过了。
从我家楼下打车到我们学校后门,打表七块六,四舍五入给八块,据说是因为要上这一面坡,怕是车损吧。其实这个价格,起初我也不太清楚,一般是人家要多少就给多少。那一段时间,娘在住院,我每天中午回去给做饭送饭,结束再到校又是个大中午。下楼打车,遇一男司机,从桥沟潭上,经育才(党湾)路到校门口,他专门打着表,比对两条路的距离,下车时指着计程表上的“7.60”给我说,你看,差不多,这条路车少,还更快一些。巧的是,第二天我又坐了他的车,他一看是我,连目的地都不用说,直接就一路风驰电掣的,把我拉到,付款八元。
也有例外的,非要十元,据说是早上几点之前,晚上几点之后吧。更有时间段例外之例外的,记得江苏的马老师支教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她还专门发了一篇很长的朋友圈来吐槽“欺生”这事。要是马老师今年还支教的话,从财政局到师训中心,溜达着就能走过来,估计就省去这份烦恼了,呵呵。还有上周,德勇老师也遇到了“例外”,和我相同的路程,时间是晚上七点多,女司机,付款十元。
周三早上,和往常一样,上了一位女司机的车,扫码,付款6元。司机冷冰冰来了一句:到职中七块。计程表上车就打着的,有电子二维码遮着,瞥了一眼,后面好像是零,我也没多说,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车子还没到职中门口,我就叫停车,揭开计程表,显示六块八,补了八毛,拍了下车地点和车牌号,就下了车。原本想着要发个朋友圈吐一口闷气的,可值周加上课三节加批阅默写日记再加开会,到晚上回家想起来后,竟然没早上那会儿的冲动了——原来时间真的是一剂良药。
今天早上下楼,还是要打车的。路边停了好几辆车,瞥了一眼楼口停着的,是个女司机。下意识地往前走了两步,见另一辆车是个男司机,这才坐了上去。“到职中!”司机打表,我心有余悸,没有急着扫码付款。到职中门口(比周三那天多出至少100米)下车,计程表上赫然显示的是“6.00”。
于是特意记下这件小事。
倒不是有什么性别歧视。记得今年三八节那天,我打车到学校路口,路上碰到两个学生想挡车,司机征询了我的意见之后,捎带上了她们,下车时,我付了八元,给司机说让她别收两个学生的钱。司机迟疑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收。下车时,俩孩子谢谢我,我说让她们谢谢这位好心的女司机。我下车时,还特意对她说了声节日快乐!——虽然她少收了六块钱,但快乐,却多出很多。
真不是在意那八毛钱,毕竟经常从楼下打车到学校后门口,也没少给过十块。有朋友讲到他坐出租,计程表上是几块几毛就给几块几毛,确实,扫码支付,不存在找零的麻烦。他当然不是缺钱,据说是不想惯那些人的毛病。
很多时候可能就是这样,小事,小钱,小毛病,都忽略不计,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些“小”一旦认真起来,也还真是“可大可小”了。
譬如,我这因“八毛钱”而起的小文,都过千字了,呵呵!
![](https://img.haomeiwen.com/i7752929/ce4e209c8c22c83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