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闲话古诗词
梦回汉唐,从诗中体会盛唐的恢宏与壮阔——读《春江花月夜》

梦回汉唐,从诗中体会盛唐的恢宏与壮阔——读《春江花月夜》

作者: 古小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21:25 被阅读1次

从启蒙,到高等教育的路上,古代的文学经典一直在陪伴我们,从小便喜欢看西游记,从电视剧引发的兴趣,到阅读原著,从启蒙的《春晓》《草》等古诗,到大学学习的各种文言文,古代经典的文学总是令我着迷,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古文的语言之美,与现代语言不同,却拥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自从工作以后,便很少读国学经典了,因为它对于现在的工作来说“没什么用”,今天的课,又让我警醒,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是五千年浓缩的智慧,有时看似“无用”的文字,当我们仔细品读,或许能够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哲理。

品读鉴赏《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鉴赏与思考:

一、我对作者的了解:

张若虚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让我怀疑他是虚幻的画中人,他字号不详,大概知道他生活在唐朝哪个时期,却又查不到他更多的生平资料。

他留下来的诗只有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可见这首诗的优秀之处。

如此优秀的诗人为什么关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为什么他的诗只传下来两首呢?

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或许我永远也无从知晓了,但我知道,当我第一次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首诗。

二、我的理解与鉴赏

开篇第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便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春日江水上升起一轮明月的景象,好的诗句,总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接下来几句都是描写江边月色的美丽之处,月光、飞霜、白沙,作者将所有白色的,与江边有关的事物统统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春江孤月飞霜图,这样的景色冷寂而又绝美。

接下来“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将这首原本描写景色的事,升华到了哲理的高度,江月与人的关系突然变得富含哲理,这一句依旧是引人深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边的月色仿佛是代表的一种永恒,它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着江边的人一代又一代,它或许早已不记得它第一次照耀的人,也不在乎如今江边赏月的人是不是几年前、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那一个。

自然的永恒和伟大,人类的坚韧与传承,让我们仿佛随着月光穿越时间,因为那月光,是曾是照耀过古代先贤的月光。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月在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的送着流水,这两句似乎是感慨,但也同样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作用。

因为作者在下面一段,又带给我们另一种感悟,我们都知道,月在古代,最多的是被人们用来寄托相思,不管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都足以证明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月”与“相思”的紧密关键。

此处,作者用“悠悠”与“不胜愁”两个词形成鲜明的对此,游子乘坐着扁舟远行,妇人在离别的青枫浦上脑海涌出数不尽的忧愁,最终,她还是离去,随着游子的远行,妇人只能在高楼上望着明月相思在外远游的人。

月日复一日的徘徊,始终照在妇人的妆镜台上,日复一日的月光,日复一日的思念。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在这后半段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当相思堆积在心里,一天比一天多,那月光照在房间中时,强烈思念让妇人的心复杂而又焦虑,把帘子卷起来月光还在,在砧板上的月光用手拂去,月光又回来。

这种感觉,是月光。但更是比喻心中的思念之情,越是想压制,想消除,反而越是相思。

作者没有写什么“人断肠”却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妇人相思之情,那种复杂的,割舍不掉的情感与思绪,这句中“卷”“拂”两个动作,映照的是思妇的内心。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千里之外的爱人,我们都望着同一个月亮彼此想望却不能相见,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我多么希望能够随着月的光华陪伴在你的身边。

可是想一想大雁飞的那么快都不能飞出月光的边界,鱼儿潜泳跳跃也只能在水中留下一道道波纹,我又怎么能做到追随在你的身边呢?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日有所思,便也有所梦,思念你的时候,连梦都是那样的令人感伤。

作者带着我们,全方位的体验了思念心上人的妇人,盼着爱人回家的心态,从时间变化、细微的动作,以及梦中的场景,各各方位的体验,能写出这样的诗,估计张若虚在古代也可以称为妇女之友了。

结尾又写到江水、落月,与开头的江水、明月共潮生,首尾呼应,通过“碣石”“潇湘”来比喻游子和离人的距离遥远,平添几分无奈。

这月升月落间,多少离人就这样一夜无眠,看着月亮,思念着心中的爱人。

可是啊,不知道有几个人乘着月色回到家中,只有落月摇晃着离情,洒满江边的树林。

离情能够洒满江边的树林,那该是有多少的思念,多少的苦楚,多少心酸与无助。

至此,诗已结尾,却让我们读完以后,心中多了几许淡淡的愁思。

三、关于月的遐想

月亮在中国有许多的别称:玉盘、婵娟、玄兔

每一个别称都饱含诗意,令人对月亮产生无尽美好的遐想…

记得牙牙学语时,奶奶教我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第一次认识了诗中的月光,记得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带我们朗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第一次感受到月下独酌的乐趣与豪情。记得大学语文课上,老师用激昂的语调诵读出“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到月亮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直到现在,我虽明白,月亮是一颗星球,它的光来自太阳。

但我仍旧相信,在月亮上,有一座宫殿,上面住着美丽的嫦娥和玉兔,门前的桂花树开满桂花,每当秋天,桂花的香气便会飘向人间,飘到世人的梦中…

相关文章

  • 梦回汉唐,从诗中体会盛唐的恢宏与壮阔——读《春江花月夜》

    从启蒙,到高等教育的路上,古代的文学经典一直在陪伴我们,从小便喜欢看西游记,从电视剧引发的兴趣,到阅读原著,从启蒙...

  • 《春江花月夜》鉴赏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乃是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张若虚,此人诗仅存两首,最为有名的便是这首。闻一多先生赞誉其为“诗中的诗...

  • 梦回盛唐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还未从他的开元盛世中回过神来,安禄山史思明却早有准备,叛军压境。唐玄宗被...

  • 梦回盛唐

    我是恃才傲物的白居易,风流的盛唐,磨不灭我的书卷气。只是寻找一个千古传诵的倩影,芳菲中迷失了踪迹,一个史书...

  • 梦回盛唐

    大明宫遗址公园离我家乘地铁有两站路的距离,是周围人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虽然我也经常到那里骑车,散步,听各...

  • 梦回盛唐

    梦回盛唐 2018年的3月17号,我和商人朋友去参加一个商业培训会,再一次的来到古都西...

  • 梦回汉唐

  •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

  • 老夫聊发少年狂

    我想我心中有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心驰汉唐梦回宋明。在历史的云烟里,凌烟阁十二功臣是多少血气男儿向往的功名。这云诡波...

  • 辛弃疾:剑柔天涯,难酬天下。

    少时随祖父读史,每到汉唐盛世,都觉瑰丽恢宏,气势万千,那八方来朝、四邻相贺的盛景,着实让人神往之至。读的真是酣畅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回汉唐,从诗中体会盛唐的恢宏与壮阔——读《春江花月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gc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