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10点24分,武昌区八一路一男性高坠,经抢救无效死亡。经确认,死者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4级学生王某明。
又是一起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继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事件之后,武汉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无疑是惋惜,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新生活本来已经向他招手,但他却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无疑令人扼腕叹息。叹息过后,人们紧接着会问死因。根据武汉大学6月12日发布的生声明,该同学自入学便显示出心理问题,“父子关系紧张,对现实生活迷茫,情绪焦虑、抑郁。”
斯人已逝,无法挽回,留予家人无尽的痛苦。但在惋惜之余,我们也应深刻思考一下我们应如何看待生命。
对于王某明的选择,我们不应一味指责他的死给亲人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为我们没有遭受抑郁的困扰,我们也无法体味他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痛苦和挣扎。当一个人对于生的恐惧超过他对死的恐惧时,他内心承受的压力和煎熬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你会说,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没错,抑郁的确是一种令人困扰的疾病,而且很难治愈。但是人是平等的啊,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在承受着比自己大几十倍几百倍的精神压力时仍表现得泰然自若。
蒙田说:“心甘情愿的死是最美的死。生要依赖他人的意图,死只取决于本人的心愿。”“大自然赐给我们最有益的并使我们不必埋怨自己处境的礼物,就是那把打开土地之门的钥匙。”
虽然“自杀”的字眼十分刺耳,会引起外界的关注和种种猜测,伴之以各种情绪,或叹息或怜悯或气愤,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死”是一件可怕的事,而当事人却死得那么决绝,我们也便知道活下来只是使它慢慢忍受,慢慢损耗,直至油尽灯枯,倒不如有尊严地离开,还能享受一瞬间不曾体验过的飞翔的快感。
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理解死者,尊重死者。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路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过指间。”
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则要尽情地享受生命,人活着便有无限可能。我们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去蹦极,去坐热气球,去周游世界;我们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去当画家,做设计师,成为自由撰稿人;去体验所有美好的感情:与父母,与挚友,与另一半;去做最疯狂的事:做一天流浪歌手,养一只小狼,徒步去西藏朝圣。
写下你想做的一百件事,然后慢慢去实现,等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如果完成了,你可以骄傲地说:“我做了所有我最想做的事,我的一生很丰盈。”如果没有完成,你也可以坦然说:“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我尽力做了还是没做完,如果有来生,我会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