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有感】我们常常用错了,因为把这句话理解错了,但是这种错,是一种公认的错,大家都这么认为,也许就谈不上错了,因为大家都把这句话理解为,忍无可忍!
实际上,孔夫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无奈啊!是说季氏能够僭越礼制,这样的事都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是孔子对季氏的野心,叛逆之心的叹息,愤怒和无奈啊!
【原文】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翻译】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这首诗歌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呢?”
【有感】这是一种无奈吧!孔子之所以在生命终止的时候也没有完成心中大愿,也许就是当时的时代不允许,战乱频发,人心向善,但是安全都得不到满足,如何向善呢?所以孔子面对当权者,也毫无办法,只能是愤怒,讥讽,除了这些,又能做些什么呢?
【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有感】这里面说的是人最根本的三观要正,否则一切的都是附属品,都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不想做个好人,那你怎么唱赞歌,表面上做了很多正能量的事,比如说,有的人做公益,看上去是个善人,可是他骨子里不是要真正的去做善事,而是想通过做公益这件事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是可悲的。
其实我身边就有过这样的人,满口仁义道德,张口闭嘴都是如何做公益,但是他看中的不是做公益,而是公益的背后的利益!
【原文】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翻译】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有感】礼仪,不单是做个样子给他人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仪式表达情感,现代人有些时候,比如说办婚礼的时候,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这个就违背了礼仪的初衷,单是过于简单,比如说旅行结婚,就两个人,就又缺少了仪式感,所以,这个礼仪方面的是正如孔夫子所说,过犹不及啊!
【原文】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翻译】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哩。”
【有感】礼乐胜过君王。因为君王都有老去的一天,而礼乐可以时代传承,这也就是文化和精神的意义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