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低迷时期,人们因为财力有限,无法购买昂贵的奢侈品,反而比正常时候有更多的“闲钱”。
而口红作为一种价格适中的奢侈品,可以满足女性追求美丽的欲望,同时不会对其财务造成太大压力。
因此,女性在经济低迷时期,更愿意购买口红等价格适中的化妆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口红效应”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从经济学角度看,产生“口红效应”的那支“口红”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2、价格相对较低;
3、有一定心理慰藉作用;
4、相比同价位的消费品,安慰作用愈强,竞争力愈强。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据统计 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工业产值减半,但以下行业逆势增长:
1、化妆品行业:口红等廉价化妆品销售增加 。
2、电影行业:好莱坞进入第一次腾飞期,1935年,美国电影观众人次每周超过8000万,尤其是场面火爆的歌舞片大受欢迎,八大公司利润递增,与大宗商品交易的惨淡和经济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3、动漫(动画)行业开创,《白雪公主》等动画片诞生。
1960-1980年,二战后的法国发生了五次经济危机,其中1974-1975年最为严重,这一阶段 GDP 增速已变为负值,下降迅速。
但是旅游行业反而由于“分时度假” 产品,出现较大涨幅。
1960 年到 2000 年,交通在法国居民整体消费中的比重由 10.9%上升到 17.7%。这 40 年来,法国居民交通消费支出年均增长 3.9%,而法国居民航空交通消费的支出年均增幅为 7.1%。
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间,作为就业市场“火车头”的市场服务领域(工业、建筑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1.7% ,但是以下产业却逆势增长:
1、出版发行市场。
据统计,2008 年上半年,法国图书出版物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 15%,在以批量销售和优惠价格为主的大型文化超市销售额也平均上涨了 15%,而在中小书店销售额平均增长 8% 。
根据法国出版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法国图书销售额年均增长在额年均增长在2%-3%之间,2006 年该值仅为1.7%,2007年达到 3%,而到了 2008 年,这一数字高达 5%。
2、化妆品行业:法国欧莱雅集团“口红效应”出众。
欧莱雅在2008年的毛利润同比增长8%,营运利润增长 11.3%,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 28.9%,高达26.56 亿欧元。
其中,欧莱雅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在金融危机中不减反增。
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企业都会有生存空间,内部与外部的压力永远都是并行的,只是倾向哪边而已。
经济危机不会长久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终究还是会有回暖的时候。
其实,经济增长的步伐偶尔慢下来,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人们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走出来,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回归一下家庭,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而企业则可以在这其中寻找、发掘商机,创造一支能让人们心仪的“口红”,推广开来。
如此看来,“口红效应”也会实现双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