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谈到这里,还对文艺的影响作了一些心理的分析,他
说,“慕仿诗人既然要讨好群众,显然就不会费心思来慕仿人性中的理性的部分……他会看重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因为它最便于慕仿。”这里所说的“情感”指的特别是与悲剧相关的“感伤癖”和“哀怜癖”。感伤癖是“要尽量哭一场,哀诉一番”那种“自然倾向”。在剧中人物是感伤癖,在听众就是哀怜癖。这些自然倾向本来是应受理智节制的。悲剧性的文艺却让它尽量发泄,使听众暂图一时快感,“拿旁人的灾祸来滋养自己的哀怜癖”,以至临到自己遇见灾祸时,就没有坚忍的毅力去担当。喜剧性的文艺则投合类“本性中诙谐的欲念”,本来是你平时引以为耻而不肯说的话,不肯做的事,到表演在喜剧里,“你就不嫌它粗鄙,反而感到快”,这样就不免使你“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此外,像性欲、忿恨之类情欲也是如此。“它们都理应枯萎,而诗却灌溉它们,滋养它们。”总之,从柏拉图的政治教育观点去看,荷马史诗以
及悲剧和喜剧的影响都是坏的,因为它们既破坏希腊宗教的敬神和崇拜英雄的中心信仰,又使人的性格中理智失去控制,让情欲那些“低劣部分”得到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因此就破坏了“正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二章》
土壤
诗的罪错
说,“慕仿诗人既然要讨好群众,显然就不会费心思来慕仿人性中的理性的部分……他会看重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因为它最便于慕仿。”这里所说的“情感”指的特别是与悲剧相关的“感伤癖”和“哀怜癖”。感伤癖是“要尽量哭一场,哀诉一番”那种“自然倾向”。在剧中人物是感伤癖,在听众就是哀怜癖。这些自然倾向本来是应受理智节制的。悲剧性的文艺却让它尽量发泄,使听众暂图一时快感,“拿旁人的灾祸来滋养自己的哀怜癖”,以至临到自己遇见灾祸时,就没有坚忍的毅力去担当。喜剧性的文艺则投合类“本性中诙谐的欲念”,本来是你平时引以为耻而不肯说的话,不肯做的事,到表演在喜剧里,“你就不嫌它粗鄙,反而感到快”,这样就不免使你“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此外,像性欲、忿恨之类情欲也是如此。“它们都理应枯萎,而诗却灌溉它们,滋养它们。”总之,从柏拉图的政治教育观点去看,荷马史诗以
及悲剧和喜剧的影响都是坏的,因为它们既破坏希腊宗教的敬神和崇拜英雄的中心信仰,又使人的性格中理智失去控制,让情欲那些“低劣部分”得到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因此就破坏了“正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二章》
荷马有罪
英雄和神互相争吵
欺骗陷害贪图酒食享乐
神怎么能既怕死又爱财
趋利避害奸淫掳掠
李白有罪
挑逗人的感伤癖哀怜癖
要尽量哭一场
这是他们的自然倾向
悲剧有罪
让它尽量发泄得到一时
肆意放荡挥霍节制的乐趣
就拿旁人的灾祸来滋养
自己得不到满足的哀怜癖
喜剧有罪
投合本性中诙谐的欲念
你不嫌它无耻粗鄙
身体也不会那么做
你不嫌它粗鄙
于无意中沾染小丑的味道
忿恨情欲理当枯萎
你却灌溉滋养他们
这破坏了英雄又破坏了信仰
诗歌的罪
你住嘴闭上嘴
流淌着血的人本来就需要
哀怜和眼泪的抚慰
生命来自于偶然
一切对于有苦众生
都是冰冷坚硬难以适存
同情让人哀怜
可是同情是道德的祖宗
神也要眼泪
即使没人能伤害他
还有万万的需要拯救的命
在泥潭里在冰水里在熔岩里
为大地上一切的悲情无法挽回
他也会悲泣
让你刻板的英雄见鬼
只有魔鬼才会不哀怜
铁石心肠不是来自于理性的高尚
节制的正确性不表现在缺失
最理智正义的往往滋养最大的恶
历史里刻板的教条道德把
柔软的生命践踏在地上摩擦
任一丝有悲悯的主
必然会为世上波涛所动
诗有罪
那就是人存在的原罪
与生俱来的罪
也是这个群体存在的尊严
摸爬滚打鲜血中煎熬
悲剧是人的一切尊严
错误家所谓的理式
美不是木板雕刻的空洞白眼
我才是主血才是主
剥夺者只是妄图我做屈服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