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姐读书
从昨天的共读中, 我们了解了丰子恺的家庭及童年生活,知道了他学画的初衷以及过年给他带来的乐趣。他的私垫生活是他求学阶段的开始,从那时起,他就开启了苦中做乐的求学模式。
所有天才的背后,都是常人看不见的辛苦。丰子恺从私垫到师范,十五年的求学经历,学到哪些学问,又积攒了怎样的苦学经验呢?
今天我们将共读的是丰子恺的《私塾生活》、《视觉的粮食》、《我的苦学经验》,讲述了丰子恺从私垫到师范再到创办学校和赴日留学的生活。
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1.
丰子恺七岁开始入私垫,私垫是个什么样子,老师是何许人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丰子恺在《私塾生活》的描述:
怎么叫做私塾呢?就是一个先生在自己家里开办一个学堂,让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小孩子来上学。有的只有七八个学生,有的十几个,至多也不过二三十个,不能再多了。因为家里屋子有限,先生只有一人。这位先生大都是想考官还没有考取的人,或者一辈子考不取的老人。就在家里开私塾,教学生。
私塾里不讲时间,因为那时绝大多数人家没有自鸣钟。学生早上入学,中午“放饭学”,下午再入学,傍晚“放夜学”,这些时间都没有一定,全看先生的生活情况。
私塾没有课程表。但大都有个规定:早上“习字”,上午“背旧书”,下午“上新书”,放夜学之前“对课”。
私塾里读的书只有一种,是语文。语文之外,只有两种小课,即“习字”和“对课”。
那时的私垫不似现在学校这么正规,每天每人教多少时间,教多少书,没有规定,全凭老师心情。倘若老师家中缺米少油,就不愿多教。对于“背旧书”和“上新书”,先生不管学生是否读懂,必须背过,不然就会被先生用“戒尺”打手心或后脑。
想要不挨老师打,通常就需要前一天晚上做功课,让家人把自己教会。而先生下午会把早上学生交来的习字簿下午发给学生,写得好画圈,不好画叉,家长会根据得圈多少发给孩子零用钱。
“对课”则相当于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的意思,不仅讲词性还要讲平仄,这是学生最有兴味的一课,倘若老师出“明月夜”,学生能对出“艳阳天”也会得圈,对不好,则要挨打手心。放学出得学堂,都似出笼的鸟儿,欢欢喜喜回家去。
这篇《私塾生活》既映照出老师的严苛,也对比出现在学校课程的丰富多彩,但无论私塾还是学校,想学出点名堂,通常需要苦中做乐。
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2.
儿童时代,简单纯粹,吃饱穿暖之后,每天所企求就是“看”,就像今天的孩子都愿看动画片一样,只要是新奇的,好看的,他们都喜欢。而很多孩子的兴趣爱好的萌芽,恰恰就可能在这种情形下产生。
丰子恺对美术研究的萌芽是由什么抽发,又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一起共读《视觉的粮食》:
最有力地抽发我的美术研究心的萌芽的,是上述的玩具和花灯。然而,给我的视觉以最充分的粮食的,也只有这种玩具和花灯。那种红沙泥模型的塑印,原是很幼稚的一种手工,给孩儿们玩玩的东西,说不上美术研究。那种彩伞的制作也只是雕虫小技,仅供消闲娱乐而已,不能说是正大的美术创作。
上两者在美术上虽是玩具或小技,但其对于当时的我,一个十来岁的儿童,的确奏了极伟大的美术的效果,给了我最充分的视觉的粮食。
随着丰子恺年纪增长经历变多,他对美术研究的志向也越来越大,对美术鉴赏的眼光也越来越高。他开始舍去目前的小慰藉的满足感,而去做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慰藉的奋斗。
后来进中学校,知道学画要看着实物而描写,就开始写生,觉得前此之临摹,太幼稚了。
我看到了西洋画,知道了西洋画专门学校的研究方法,又觉得前此的描画都等于儿戏,欲追求更多的视觉的粮食,非从事专门的美术研究不可。我就练习石膏模型木炭写生。奋斗就从这里开始。
丰子恺说:“大凡研究各种学问,往往在初学时尝到甜味,一认真学习起来,就吃尽苦头。”
我从事石膏模型写生之后,为它吃了不少的苦。因为石膏模型都是人的裸体像,而人体是世界最难描得肖似的东西。五官,四肢,一看似觉很简单,独不知形的无定,线的刚柔,光的变化,色的含混,在描写上是最困难的工作。
丰子恺曾经耗费十几个小时描一个维纳斯像,也曾经用尽眼力描拉奥孔像,还曾在描荷马像到深夜,但都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没由此放弃对视觉慰藉的追求,而是更加努力地奋斗。
我久习石膏模型写生,入门于形的世界之后,果然多得了种种视觉的粮食:例如名画,以前看了莫名其妙的,现在懂得了一些好处。又如优良的雕刻,古代的佛像,以前未能相信先辈们的赞美的,现在自己也不期对他们赞美起来。又如古风的名建筑,洋风的名建筑,以前只知道它们的工程浩大,现在渐渐能够体贴建筑家的苦心,知道这些确是地上的伟大而美丽的建设了。
丰子恺的美术鉴赏眼光,已然被石膏模型写生的磨练提高了。但对于当时那种环境下的丰子恺来说,想追求更大的视觉的慰藉,唯有走出野外,向伟大的自然美中去找求粮食,不然就只能用空想充饥。
值得庆幸的是,丰子恺在师范学院读书时遇到了教图画的李叔同教授,李先生新奇的教授方法犹如让丰子恺发现了新大陆,发现自己平时私下常作的玩意竟与李先生教导的不期而遇!尤其是在受到李先生“你的画进步很快!我在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进步!”夸赞后,丰子恺犹如暮春的柳絮受了一阵急烈的东风,从此埋头于西洋画。
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拼尽全力3.
对于西洋画的热衷影响到丰子恺在师范的学习,以至于他毕业之后无事可做,便与吴梦非、刘质平一起创办专科师范学校,负责教授西洋画课。
授课过程中,丰子恺愈发感觉自己的肤浅,决议借钱去日本留学。他在日本学到了什么,又积累了哪些苦学经验?我们一起共读《我的苦学经验》:
我在这十个月内,前五个月是上午到洋画研究会中去习画,下午读日本文。后五个月废止了日本文,而每日下午到音乐研究会中去学提琴,晚上又去学英文。
回想在东京所得的,只是描了十个月的木炭画,拉完了三本《Homahmn》,此外又带了一些读日本文和读英文的能力而回国。
但我幸而还有一种可以自慰的事,这便是读书。你们也许以为我的读书生活是幸运而快乐的;其实不然,我的读书是很苦的。
丰子恺所说的读书很苦,是因为他只能在伺候教课的余暇而偷偷隐隐地读书,不能随了读书的兴味而读书,常常被打断和分心。所以他读书,不得不用机械的方法而下苦功。
我的笨法子即如前所述,要读Sketch Book,先把Sketch Book中所有的生字写成纸牌,放在匣中,每天摸出来记诵一遍。记牢了的纸牌放在一边,记不牢的纸牌放在另一边,以便明天再记。每天温习已经记牢的字,勿使忘记。等到全部记诵了,然后读书,那时候便觉得痛快流畅。其趣味颇足以抵偿摸纸牌时的辛苦。
我可用一本 notebook来代替我的头脑,在notebook中画出全书的一览表。所以我读书非常吃苦,我必须准备了notebook和笔,埋头在案上阅读。读到纲领的地方,就在notebook上列表,读到重要的地方,就在notebook上摘要。读到后面,又须时时翻阅前面的摘记,以朗此章此节在全体中的位置。读完之后,我便抛开书籍,把notebook上的一览表温习数次。再从这一览表中摘要,而在自己的头脑中画出一个极简单的一览表。于是这部书总算读过了。
丰子恺没有正式求学的机会,他的成长,都是他靠自己读书得来的,而且用的都是机械的笨法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丰子恺亦然。那些在绘画和文字上的造诣,都是苦学得来的。那他又遇到过什么样的名师,做过哪些刻意练习呢?期待明天的共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