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醒来惊觉不是梦。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一年一年,日子在悄然流逝。在新年的钟声里,年幼的在长大,长大的在变老。
年,这个古老的传说,在如今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古代,年是一个恐怖词。一个怪兽,在年关之时,都要出来吃人,人们为了驱走这只可怕的怪兽,于是就在家里家外挂上灯笼,因为这种怪兽害怕灯火,害怕红色。它都是趁着黑夜来干坏事。人们同时燃放烟花爆竹,将怪兽驱赶得远远的。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习俗往往都对应着一种传说,或恐怖或凄美,这也昭示着我们的祖先的一种忧患意识吧。
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是多灾多难,从曲折中走到现在的辉煌,都是源于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对于新生代的人来讲,年只不过就是多一点快乐气氛,多一点悠闲时间。对于见惯不怪的年轻人,以及小孩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一切都觉得是本该如此。
其实,这一切,并非本该如此。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年,并非今天这么轻松愉快,都是包含着一丝苦涩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有好吃的了,有新衣服穿了。过年能够放鞭炮,小伙伴能够在一起做游戏,开开心心地玩。
那时候买不到多少猪肉,但每家每户,在年关将近的时候,都要杀一口猪,这二三百斤的大肥猪,一点不出售,都要留着自家人吃。在我们东北,吃不了就先冻着,天暖和了就连肉带油烤上一大缸。一直能吃上大半年。
那时候,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糖果,花生,葵瓜子,这些东东在过年的时候随便造。那时候,过年最壮观的风景是人们走乡串户,互道问候。大年初一,满街都是互道问候的人。
那时候,首先满足的是物质食欲,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生活才渐渐出现了转机。
春节联欢晚会,刚刚开播的那些年,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必看之节目。那时候的春节联欢非常之简陋,几张小圆桌,简单的灯光,简单的舞台,那时候每年必唱歌曲就是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
一段时间,小品成了春节联欢的压轴戏,继陈佩斯、朱时茂之后,赵本山成为人人喜爱的笑星。
要说时代变化太快了,不知不觉中,人们不再登门拜年,手机拜年,成为时代另一到壮丽风景,过年的时候短信网络常常出现拥堵现象。通讯公司在过年的时候,都能大大的赚一笔大钱。
现在的微信拜年,更为方便快捷,可以自己编排,可以转发。可以发语音。唯一可惜的是,通许公司少了一大笔额外收益。
春节联欢规模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精彩,可吸引人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新事物,已经是见怪不怪。就像好吃的东西吃得太多了,味觉就麻木了,吃什么也没了胃口。要说有一点吸引力的,也许就是新年红包吧。抢来的刺激,发来的欣喜。钱永远是不过时,永远有新意。
年,这个古老的习俗,在不断变换着新意,但人们对他的期待,却没有那么的强烈了。年,还会继续下去,这个古老的习俗,还会被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