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璀璨的文学史中,有两位词人对后世影响都很大。
一位是千古词帝:李煜,另一位是擅长慢词的:柳永。
李煜的词作,充满了亡国的深痛和对往事的追忆,风格哀婉凄绝,既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又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他为人疏狂,词作多表现市井生活和个人情感。
他们都曾纵情声色,也有很多描写风花雪月的词作,但都是:相思千万绪,憔悴终不悔。
原词: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独上高楼,伫栏长倚,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弥漫天际。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与他人对酒高歌,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意中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她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
从“望极春愁”的“春”字,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词,大概率是作于春天。
再结合下句:“草色烟光残照里”的“残照”二字,可以更加精确地推测,时间应该是一个春天的傍晚。
词中,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
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
“拟把”、“强乐”三句词意顿折,写出: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
最后,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致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
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这首词,非常之妙:紧托“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
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
在词的最后两句,写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柳永的思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高楼上的莫失莫忘。
他把一腔思念,化作笔墨,一字一句,融进了这首《蝶恋花》中。
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耳熟能详。
长相思,摧心肝——因为思念她,柳永,日渐憔悴消瘦。但是,他却说:并不后悔。
可见,这个她,对柳永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人。他俩之间的羁绊,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宁愿被相思之情折磨,也不愿摆脱痛苦,忘记对方。
相见那么短,思念却那么长。也许,我们很难拥有惊人的美貌、巨额的财富,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好好珍惜还陪伴在身边的人。
(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