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打开心中的“枷锁”,走出人生的“监牢”

打开心中的“枷锁”,走出人生的“监牢”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10:54 被阅读0次

    电影《肖申克救赎》中经典台词:

    这些高墙还真有意思,一开始你痛恨它,然后你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就会依赖它,那就是体制化。

    布鲁克被释放后,因为无法适应外界的生活,最后选择了自缢。

    监狱最深刻的不是对人身体的禁锢,而是对心灵的驯化。肖申克中的大部分人都被体制化了,就连瑞德也差点步了老布鲁克的后尘。

    只有安迪,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

    人们能看得见身体所处的监牢,却看不见心理的监牢。

    人们总在追求思潮、方法论,但是却没有认真静下心来反省、检视自己,阻挡你前进的真的是外界环境吗?

    如果不打开自己内心的枷锁,也只不过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思想、心理的“枷锁”把自己关进了人生的“监牢”。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会有“知见碍”和“执守碍”,所以就有了偏执之见。

    什么是偏执之见?

    一个完整的事物,被分解成无数个碎片,一个人拿着一片或者多片,就认为这是那个事物的全貌,这就是偏执之见。

    对事物认知的片面、局限性,那么以认知为指导的行为也是片面的、局限性的。

    佛说: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相”其实就是内心的枷锁,不着相又何尝不是打开枷锁的过程?

    为什么人们内心会有枷锁,为什么人处于自己所设的监牢却浑然不知?

    《道德经》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学经》说:

    七声令人失聪,五色令人去明,七情令人生执,五味令人生贪,名利令人生妄。

    外界诱惑,使自己的内心逐渐迷失,产生了“贪、执、妄”,在追求“贪、执、妄”的过程,人们在自己所设的“监牢”中,越陷越深,慢慢地被驯服,再也无法打开枷锁。

    并不是没有机会或者不能打开枷锁,而是,自己会觉得,打开枷锁会让自己痛苦、窒息,甚至死亡。

    原因是,人们凭着自己的“贪、执、妄”,给自己打上了枷锁,这个枷锁锁不住的不仅是自己的贪欲、偏执、虚妄,还有那可怜的自尊和安全感。

    而打开枷锁的过程中,就要打破那卑微的自尊和安全感。人们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会抗拒这个过程,“释放”自己反而成了一种痛苦。

    为什么说与人辩论不要超过三个回合?

    因为哪怕一开始是本着追求事实或者本质的初衷,但是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就会陷入自我的意识中,从“我要找到对的”,慢慢变成了“我要证明我是对的”。

    再者,直击本质的东西总是振奋人心的,如果辩论超过三个回合还没有回归统一的方向,那么很可能是辩论双方水平都不高,再继续下去又有什么意义?

    一旦人们过于追求自尊和内心的安全感就会陷入偏执,“我相”也油然而生。

    那么,如何打破内心的“枷锁”,走出人生的“监牢”?

    首先,一定要懂得思考,学会自省。

    通过审视、反省自己,承认自己“贪、执、妄”的存在,这是改变自己的基础。

    《道德经》说: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为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愚蠢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托尔斯泰曾经说:

    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承认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然后,要有意识、有方法思考,使自己不再重新戴上“枷锁”,要怎么做呢?

    《学经》说:

    善思者,不执于知,不执于识别,不执于故,故能去弊更新,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越是知识贫乏的人,他所相信的事就越绝对,因为他根本没有听过,与其相反的观点。

    当我们去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不要带着自己固有的认知去评判,否则你会潜意识的进行筛选出符合自己认知的内容,而与其不同的,就会被无意识的过滤掉了。

    放开自己的心胸,打开自己的意识,“不以然为然,求实而去明名,有实为据,不因万人皆然而附,不因大师之言而从,以行证言,勤而行之”。

    最后,就是行动了。

    《学经》说:

    知道而易行,慧也。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主要是缺乏行动。

    把自己知道的道理转变成简单容易做到的行为,这才是智慧的。

    其实,内心自由很容易,只要做到心有和美、言行如一即可。

    言行不一就会“心否其行,境否其心”,则纠缠难安。

    让我们打开心中的“枷锁”,走出人生的“监牢”,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学业越来越精进,心性越来越纯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开心中的“枷锁”,走出人生的“监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ti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