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街拆了,听说要改建成步行街。老街没了,带走了我儿时的记忆,似乎也把整个镇子的历史文化魂儿给带走了。我想来想去一时不知道能去哪里,突然间想起同车回来时坐在我前排的一对年轻夫妇的对话。
她:快看,那边有个寺庙。
他:哦,是国清寺,就像上海的静安寺,很多人去那儿烧香拜佛。
她:找个时间你带我去看看吧。
他:好的呀,正好我也没进去过。
她:啊?你这儿长大的,怎么还没去过呢?
他:哈哈,也许是机缘现在刚刚到吧。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我同样是镇上长大的,至今也还没去过国清寺。倒是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起,谁谁谁家又去那里做法事了。在我的记忆里,对于做法事的印象,只停留在家里人请了几个法师回乡去给过世的老人念经。而在寺庙里进行的正规法事我却没有亲眼见过。
听说国清寺几乎每天都有法事的安排,所以我临时起意,想去看看这个在当地老辈人眼里很重要的寺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这个寺庙不大,没有收门票,里面的人不算多,相对比较安静。我一个人走走、看看,停停、拍拍,坐坐、想想,也在里面逗留了将近两个小时。看着手机里美好的照片,我很有存在感;听着自己平和的心跳,我很有满足感。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在我离开国清寺之前,我特意经过正在做法事的屋子。门是敞开的,屋内有六个法师在念经。他们都带着耳麦扩音器,所以我感觉入耳的声音并不是那么纯粹。门前有一行人在轮流拜祭,虽然我毫不知晓具体有哪些内容,但非常明显有很多仪式感。
仪式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参加仪式的人的态度(包括做法事的师父和拜祭的人)。既然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就应该严肃地对待,也是对彼此的尊重,无论是对于生者还是逝者而言。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 摄影·行之舞者如果委托人只是为了花钱买个心安,或是受托人为了拿钱办事,那些庄重的仪式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就像有一部分人那样,平日行事风格中不见他有大师的宽容和慈悲,但却听到他满嘴佛话,而且刻意打扮得满身佛气,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善良之人。
其实信仰静静地放在心里就好,因为修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贯穿于我们一生。选择做个什么样的人,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因为别人。外表的善良,取决于我们面对的那个人,而内心的善良,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是行之舞者,那一个放弃了过日子,而是在边行边舞中过生活的Awareness_dancer.
如果我写的某一句话,展现的某一个场景,让你的内心出现那种温暖而又熟悉的痒痒感觉,哪怕只是瞬间一现,那至少说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我们有过一样的内在联接。
喜欢,那就在右下角点亮红心,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关注,我们的缘份就此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