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于在外地上班,离老家较远,每年基本上只有过年才能回去,和父母一起团聚,开开心心的过个年。对过年的氛围变淡,我其实是感受不深。虽然我现在也为人父母了,但是一直感觉回父母身边过年,是我最幸福的一件事。
我虽然能够依然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当中,但是实际上也看到每年的“年味”逐渐在变淡。尤其身边的朋友、同事、亲戚无一不在感叹“过年真没意思”。也确实如此,现在过年,走亲串友,以喝酒为主,每天喝的颠三倒四。小家伙们根本不在乎穿新衣服和发红包。他们的爱好是成天宅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不再是出去玩。大人们的娱乐也变成了看手机,玩微信,喝酒。聊天的都很少了。
真如小小十九说的“越长大越觉得过年没意思,像是任务,做着无数的事情。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不停歇的东跑西走。要熬到响起春晚倒计时,放了鞭炮,才能放心的睡觉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年味”为什么会丢失呢?和朋友、同事也曾讨论过此事,但是讨论起来,更多是引发大家童年的回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到最后总是感叹,“现在的小家伙们真是不会玩,不会过年”。
思之良久,我觉得可能是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才会这样的。
首先是现在的物资生活已经很丰富了,不像以前,过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改善一下生活也是主要目的。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平时吃的、穿的,那一个不比过年好。改善生活的目的就首先消除了。再说,我们平时对吃穿,标准都已经很高了,过年也不可能再超出这个标准。因此,期望就没有了。
其次是现在的消遣方式多了,不像以前,我们连最基本的看电视,都要想着法去别人家蹭。能在外面忍者天寒地冻,玩捉迷藏,玩打烟盒,玩鞭炮是因为实在没有其他娱乐项目。现在,网上的游戏,手机上的微信,电视上眼花缭乱的节目等等,每一个都比到外面挨着冻,在鞭炮废墟中找着哑炮放着玩强几倍。再说了,现在鞭炮的种类繁多,只要想买,各种各样的都有,要多少有多少,谁还跟你抢。没人抢着玩,就变得没意思了。尤其是小家伙们,我们只是抱怨他们不知道出去玩,可是也不想想,咋们玩的那些个项目,人家能看上吗。有了更好的游戏项目,谁还能把那些东西放在眼里啊。在说了,他们出去放鞭炮,您放心吗?
再次是随着我们年岁的变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理念都变得不一样了。就像是看春晚并不比我们平时看到节目水准高多少。我们平时都能看,为什么还要在在大年三十挤在一起来看他呢?生活节奏的加快,造成我们对别人的事情开始不是那么关心,不管这个人是朋友还是亲戚。大家没了共同语言,聊天也就变得尴尬起来,还不如喝酒来的痛快。
最后,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在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过年能解决我们这两方面的问题,虽然也不是那么满意,但是总比没有好吧。现在每天都在“过年”,虽然在精神上,我们进步不大,但是在物质上,已基本满足“过年”的需求。那我们还会需要一个独特的“年味”吗?
因此,我觉得,不能在再单纯的追求“年味”,而是像小小十九在《我要过年》中说的“要细数数,除了过年,我们没有多长时间、以更放松的状态,和家人朋友专心专意的在一起。整桌好饭,看看拿手好菜有没有退步;或泡壶茶,吹吹牛皮,扯扯闲话;或凑成一桌,打打麻将扑克;或外出看看演出,逛逛庙会,欣赏家乡的民俗风情。” 这样,我们的“年味”,就会又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