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录| 那个乞丐的女儿,在上海买了100平米的房子

实录| 那个乞丐的女儿,在上海买了100平米的房子

作者: 卢璐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5:24 被阅读1809次

去年,我们搬了新家之后,朋友给我介绍了一间针对涉外的家政公司,Anna正是接待我的高级顾问。

我们约好了日子,Anna带着阿姨来我家面试。她中等身材,素颜,有几个浅浅的褐斑,但是皮肤光洁而紧绷,看不出来她已经快40岁了,有一种,让我无法形容的舒适。

第一个阿姨做了几个月,家里有事要离职。晚上十点钟,我手忙脚乱地给Anna发微信,这次我连要求都不用再重复了,第二天她就带着合适的候选人,来面试。

她告诉我:“我在推荐候选人之外,还在做一些上岗前的培训。”

她说:“我常常会告诉阿姨们:‘人生从来都没有公平过。弱势是一种委屈,可比弱势更可怕的是,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弱势里。

人生是自己的,所有的等待,哭泣,委屈,消耗的都是自己的时间。不去努力,走不出来,最后损伤的还是自己。’”

我沉默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有这种想法,一定有过不同的经历。”

她点头说:“对,我给你讲讲,我们家的故事吧,没有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雅致,但我总觉得有一天,我们的故事值得被写出来。

乞丐的女儿,怎么能够走出绝望的困境。有时候,穷也可以穷得有骨气,穷也可以穷得有希望。”

“我外婆家很穷,我奶奶家更穷,我家很穷,非常穷,真的是穷到……”回忆让Anna想起了什么,一句未净,又泪水蒙上来,有点哽咽。

Anna的妈妈到五岁还不会讲话,家里人才明白,原来她是聋哑人,可他们的家族里,并没有聋哑的基因。

大家纷纷地猜测说,估计小时候生病,土方子没管用?那时候,村子里的小孩子生病,就用土方子治,撑过去就过去,撑不过去,就是这小鬼的命。

幸好目前来看,母亲的聋哑并没有遗传给她的五个孩子,也没有遗传给孩子的孩子们。所以还是后天的可能性更大些吧?

Anna的爷爷家更穷。

她的爷爷是靠着要饭,养活奶奶和三个孩子。后来她爷爷病死了,奶奶活不下去,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了爷爷的亲弟弟,又生了两个孩子。睁眼闭眼都是一群要吃饭的嘴,绝望到深渊的贫穷。

虽然很饿,但幸好没饿死。稀里糊涂的,孩子长大了。她爸爸到了结婚的年纪,经人介绍和她的妈妈结了婚。虽然爷爷家更穷,但是妈妈不会讲话,也算是一种门当户对吧?

他们结婚之后,一连生了四个女儿,Anna是老四。

1980年出生。那时村里就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了,她是超生的,分不到村里本来已经非常紧张的耕地,而且每年都要交罚款,结果不出意外,就是家里更穷了。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Anna的爷爷从安徽去了江西的山里开荒。

Anna的父母,把已经开始读书的大姐,安置在叔叔家。爸爸挑着竹篓子,后面放着些家伙事儿,前面放着Anna,母亲领着二姐和三姐,一起从安徽走到江西开荒。

他们在山里,用晒干的茅草搭了一个小茅屋,在茅屋前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坑,加上锅就是炉灶。爷爷是攒了一些米的,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口粮。

白天,爷爷,爸妈和二姐,都要在山上开荒。

要拔掉所有的野草荆棘,搬开石头,把土地刨平,整理好之后,才能准备来年的播种。没有工具,没有牲畜,全凭人工,开荒是极苦的。

三姐带着不到四岁的Anna,满山挖野蒜,这就是他们的蔬菜。山脚下有个水库,偶尔爷爷和爸爸,会抹黑捉几条鱼,鱼少人多,煮锅汤,就已经是儿时最幸福的美味了。

上山几个月,叔叔就停掉了大姐的学校,把大姐送到江西山上来。谁都穷,多一个人,多张嘴,负担不起。

而母亲的肚子日益大了起来,按日子算下去,应该在上山之前,就怀上了。

他们家,迎来了第五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子。

在Anna10岁,也就是1990年的时候,全家决定让弟弟去读书。可是山路漫长,野兽出没,有多危险。家里决定,让Anna陪着弟弟去读书,才好照顾。

十岁的一年级新生,在那间房屋破旧的小学里,倒也不奇怪。但是穷成那样,还肯送个女娃子去读书,家里没少收到善意或者恶意的问候。上学要学费不说,更重要的是,娃儿们上了学,就不能干活,一张嘴要白养着。

学费到底有多贵呢?读一年,十块钱。

每到了该交学费的时候,父亲就去村里找人借。管一个人借了钱交上学费,限期快到了,就再找另一个人借钱还上,限期再要到了,那就再找一个人去借……

我有点奇怪:“村里都是知根知底的乡亲,为什么还有人肯借钱给你们?”

Anna说:“就是苦在一起的乡亲,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能帮一把就是一把。等到了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才能相互帮衬。”

大姐十几岁了,姑姑想着奶奶遗言,商量着让大姐嫁给自己儿子,算是亲上加亲。大姐并不想嫁人,可想到姑姑家的情况,终究比自己家略好些,她还是嫁给了表哥,条件就是要供自己的弟妹读书。

生活那么难,到底为什么要供孩子们读书,其实爷爷爸妈都在动摇。家里态度最坚决的是读过两年书的大姐,只要还没有饿死,弟妹一定要读书。你们不供,我嫁人也要供他们读书。

大姐和姐夫先是去福建打工,后来大姐怀孕了,回了江西,就把Anna和弟弟接到她自己的家,供他们读书。

在1991年的时候,村里常常断电,蜡烛1角钱一支,大姐都必须要赊账。人人都觉得大姐中了邪,可是她九牛拉不回,一定要供弟妹读书。

为了讨生活,大姐和姐夫带着弟妹和孩子,从江西搬家到安徽,大姐夫有点泥瓦匠的手艺,就在安庆工地干活。

屋漏偏逢连夜雨,姐夫没干多久,就出了事故,负伤在家。每次医生来给姐夫换药,都是看着医生用剪刀夹着药棉,生生的拆下臀部的两块血淋淋的肉,伴随着姐夫撕心裂肺,没了命的喊。

这种喊声死死地嵌进到Anna的回忆中,直到现在,翻想起来,还是会泪湿眼眶的毛孔悚然。

家里没有了主要的劳动力,大姐家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全都靠着亲戚的接济,有一顿没一顿的活着。

家里连做饭的柴火都已经没有了,大姐就去人家地里拔油菜桩子,晒干了烧饭,烟大呛死人,可是节约点煤球,那都救命的钱。

都是村子里面的穷亲戚,救济大姐的同时,对大姐自身无法自保,还继续坚持送弟妹读书,多有不满。可是无论亲戚说得多难听,大姐总是一声不吭,读书是弟妹唯一的出路,不可以改变。

姐夫的伤口终于收口了,可以下地赚钱。他们卖过苹果,鸭蛋,骑着28型自行车,在乡间颠簸的土路上,一边踩一边喊。可是杯水车薪,根本填不住长着的嘴。

痛定思痛,姐夫决定来上海。

到了上海,姐夫在装修队当小工,为了省钱,睡过卡车,睡过桥洞。而大姐在城隍庙旁边的弄堂里,帮人家洗衣服。三块钱一个小时,从早上五点洗到晚上十点。

那时候,Anna已经上中学了,弟弟也读到五年级了。他们全家都从江西搬回了安徽,凭着姐姐姐夫在上海贩卖苦力赚来的钱,生活终于稳定下来。

在这个异常贫困的家里,弟弟作为唯一的男孩,一向是最宠的孩子,被捧成掌上明珠,骄横跋扈。少年的弟弟异常叛逆,常常和家人发生激烈的矛盾,然后一个人跑出去跟朋友玩,夜不归宿。

有天,弟弟又跑出去玩,第二天回来,只是说是觉得累,不舒服,昏睡了两天不醒,送去医院,没有再醒过来。弟弟就这么蹊跷的死了。

医院说,弟弟死于心脏骤停。可是正在生命力爆棚的年纪,为什么会心脏骤停?没有人能够解释出原因,全家人都把弟弟的死,归过于教育的缺失。

如果能够把他管住,不让他出去玩,不去交那些狐朋狗友……

可是,这个世上,没有也许,只有残酷的事实。

Anna中专之后,来到了上海。

那时候,上海正在大量开展旧城区改造工程,大姐夫组织了几个亲戚,加上大姐,在干着拆房子的工程。有几次拆着拆着房子塌了,人还在里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二姐三姐也在上海,在大姐的介绍下,做起了阿姨。可是不满20岁的Anna,不想做阿姨。

她做过导购,服务员,保洁员,去过不同的工厂,上过流水线。有一阵子,她在江苏的一个外资工厂的流水线上,包产品,对包装上的英文产生了兴趣。

她开始自学英语,没有老师,没有学校,就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对来她说,只有在学英语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离着世界,没有那么远。

兜兜转转,她还是回到上海做起了阿姨。能讲英语的阿姨,就算是今天,也抢手无比。

她做了十年的高端涉外家政,然后进入这间中介公司,从普通阿姨变成了培训经理。

大姐和大姐夫一直在做工程,趁着08年房市最低的时候,倾尽全力地买上了,上海松江区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

Anna结了婚,找到一个爱她的人,有个儿子。说起她的家庭,她脸上泛起了一层珍珠色的光晕,“我们没有很多钱,但是却幸福而温馨。这一辈子,我的人生很简单,但是真的很幸福。”

按照今天世人功利的观点,没有年薪百万,没有名车豪宅,没有一屋子的爱马仕,更没有董事长投资人的头衔,这怎么能够算得上成功呢?

那么上海松江一百多平的房子,又算不算成功?

整个社会盲目拜金的“丧”文化,越来越重。“寒门再难出贵子”,击碎了多少人脆如蛋壳的梦?

无论是“寒门贵子”还是“寒门再难出贵子”,我觉得,问题根本不在于寒门,而在于什么才是评判贵子的标准。

当三岁的Anna,在江西的荒山上,满山拔野蒜的时候,她真的想不到,有一天,她能在上海穿着羊绒的大衣,握着咖啡,缓缓地讲述着自己人生中的不堪。

能有机会讲述痛苦的人,都是因为已经走出了痛苦,可以云淡风轻。

人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人生从来都没有被设计成公平的。就是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就算做出了同样的努力,走了同等的路程,并不能达到同样的位置。

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尊重,自己觉得值得尊重的人,无论这个人究竟是高高在上的精英,还是一个普通人。

我们尊重一个人的价值,尊重一个人的努力,尊重一个人的自强不息,我们尊重别人的幸福。

尊重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因为买不来,求不来,要不来的,因为公道自在人心。

相关文章

  • 实录| 那个乞丐的女儿,在上海买了100平米的房子

    去年,我们搬了新家之后,朋友给我介绍了一间针对涉外的家政公司,Anna正是接待我的高级顾问。 我们约好了日子,An...

  • 2022-01-14

    梦到很久以后 我从上海回来东莞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在这之前,我和陈思怡已经在东莞买了一个房子,然后那个房子的空间比...

  • 在上海的我选择在杭州湾买了房子

    买房,是我一直心念念的事情,从离开家门外出上大学开始,在外奔波的十几年,不管怎样,总归还是期待有一个自己的小窝,一...

  • 如果你发现你亲戚三观不正,你还会和他有来往吗?

    我表哥发家之后,在上海买了房子,两个小女儿在上海上学 工作繁忙,孩子起居上学,没有人照顾,于是想到了我妈 我表哥小...

  • 我在北京买了房子

    我在北京买了房子。 买房之前,我在北京过了整整九年流离失所的日子,住过单位宿舍,租过一个又一个房子,住得最久的,还...

  • 买了房子的堵心

    结婚前,买了一套婚房,看好了喜欢的位置,看好了马上交房的房子,从看到定只用了三天的时间。 看房子的时候销售讲的天...

  • 心上的那把刀5

    这10几年,我们在西山楼买了房子,他在南山楼买了房子,他儿子赌博赌没了 现在啊,我父母80了都在这里,女儿也都大了...

  • 买房子

    最近,买了套房子。 1.选择买房子,主要是专款专用。 前几年为了女儿上学方便,在学校附近买了套学区房,女儿毕业后出...

  • 初一的流水账

    去年清明回家的时候我们在老家的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是最后一套,侄子在那个楼盘买了房子给我们推荐的,那会手里刚...

  • 实录:我的爱人曾是乞丐

    1,当我再一次遇见文书,他已经不再似从前的模样。 一头如杂草般的头发,黑如墨汁的双手,正在垃圾堆里翻捡食物。看着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录| 那个乞丐的女儿,在上海买了100平米的房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a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