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命之谓性”的性,是指人道根本的自性,它是人们有生自来与天道相通的本性,所以他用典雅浓缩的言文,只需简单明了五个字“天命之谓性”,就可直指人心,自悟自性了。
>> 起心动念的心识作用,大约可分析归纳为五种心性的现象:一、率尔心。二、寻求心。三、决定心。四、染净心。五、等流心。
◆ 自在从容中道难
>> 自认是贤人君子的人们,又太过于重视修道的重要,平常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反而做得太过头了,因此又不合于道。可是那些很不肖的人们,又偏要去学习修道,追寻稀奇玄妙,因此也永远够不上道的边缘。
◆ 形而下的人性与形而上的天性
>> 人性爱欲的行为,它是不是从最初、最基本的“天命之谓性”的本性而来的本能冲动呢?性行为的本能,它本身就有善恶的属性吗?有道的圣人,也还会有这种行为吗?如果说圣人没有,或不可能有,那么,圣人都要绝种才对喽?孔子和老子也有子孙后代,释迦牟尼也有儿子呢!
◆ 从人道本位的修行说起
>>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几多。”
◆ “修道之谓教”的治国之道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 怎样叫作义呢?义字的内涵,便有适宜和相宜及合宜等意思,也就是如现代人所说自由、民主的意义相同。凡是合于大家所同意,大家都满意的就近于义。
◆ 治国平天下的九经
>> 第一“修身则道立”。这是指必须先由个人修身学养的完成,明白率性而行道的正确目标和作为,才可以出处为政而担任治国平天下之功。
>> 第二“尊贤则不惑”。这是指身任治国平天下之责的任务,日久月深,最容易被权位所迷惑,不知不觉而陷溺堕落于“师心自用”,或“刚愎自用”的自大狂弊病之中。所以必须要做到真能尊贤以自辅。
>> 第三“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这是从古代宗法社会以大家族为主的齐家之道的基础来说。如果从中国过去历代帝王政权的家族恩怨,自取败亡的事例来讲解,几乎是历代皆有,只要仔细多读历史,就会明白,不必细说端详了。
>> 第四“敬大臣则不眩”。这是指身任最高领导者的大原则,重点在于一个“敬”字,敬重上层领导的大臣干部,犹如敬重自己一样的谦和而小心,那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修养。
>> 第五“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一则,它和上则“敬大臣”有相同的意义,只是在上古时代,有大臣和士的阶级差别而已。
>> 第六“子庶民则百姓劝”。这是说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基本目标,都是为了人民百姓而服务,也就是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
>> 第七“来百工则财用足”。这就是如近代和现代所特别注重发展工商业经济思想的先声。
>> 第八“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我们初读这一句,也许很容易理解它犹如现代国际间,注重侨民或侨务的作用。
>> 第九“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这是上古王道政治和后世霸道政治共通的大道理。它的重心,是在一个“怀”字的作用上,并非是以“畏之”为重点。“怀”字有怀服、怀思、怀念,胸怀博大,足以包容各国诸侯的内涵,它是统领天下的形容词,当然不是向别人投怀送抱的意义。
◆ 宋儒程朱说《中庸》
>>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 宋儒理学的本来面目,便是如此,从表面看来,气象非凡,如果一经逻辑推理,往往是自相矛盾。原因就是,他们因袭佛道两家及禅宗的说法,但自己又不深究“因明”逻辑的辨证,于是不知不觉就自相矛盾了。
◆ 上论
>> 等流心:我们的心念思想,永远像一股瀑流,像长江和黄河,永远不分清浊,夹带泥沙而奔流不息。
>> 染净心:善心善念,便叫净心;恶念恶心便叫染心,就是最容易受外境影响的,也就是染污心。
>> 率尔心:就是平常在不思不虑平静的心境中,无缘无故,突然生起一念的那个心,来不知其所从来,去亦不知其所从去。
>> 寻求心:回忆、追思等心态,便是寻;希望、思索事物等心态,便是求。
>> 决定心:大概可分为圣人和俗人两种境界,如果是学养修为有素的圣人,不管是哪种起心动念,甚之是率尔之心,一知便休,随时返还自性的清净本然,这便是趋向圣境的决定心。
>> 修道是什么:“修道之谓教”的一句,说明学问修养之道,是要使它还归本净,而合于天然本性纯善之道的境界,这便是教化、教育的主旨。
◆ 人欲的问题
>> 真正得道的圣人,他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相似。
◆ 从人本位的修行说起
>>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 祭祀和宗教
>> 中国上古对于天神和人神之间的沟通,是从人的本位开始的,是建立一个父子、祖先之间孝道的通道,作为天神和人之间的桥梁,这就是中国上古文化重视祭祀的由来,也就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特征,是与宗教作用相同的。
>> 至于三十三天和玉皇大帝的由来,在汉、魏以前,本来并无这个观念。这是魏、晋时期,佛教三界天人之说的传入,被北魏崇信道教者所袭用,在三十三天形成一位玉皇大帝,来掌管阴阳两界。
>> 欲界和色界的各天,还都脱离不了物理世界的范畴。超过色界,才到了精神世界的无色界天。
◆ 治国九经的补充
>> 从读历史和亲眼所见的现代史中,最可怕的谗言,就是高呼万岁,高喊伟大,以及群众爆发鼓掌欢呼的声音。
◆ 谋而后动
>>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 “豫”字,包含从容优裕,以及事先要有备无患的意义;
◆ 圣人之道 愚人之行
>> 明明生存在现代,却偏要做复古反古的事。
>> 孔子的思想是延续传统文化的精神,但不赞成复古。
>>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