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寂寞如雪的我在20岁那年终于迎来了初恋。
有对象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终于不用再做女汉子了。我可以撒娇、卖萌、装柔弱,或者一起骑行、散步、看电影,烦恼有人倾听,小情绪有人安抚,有很多事情可以两个人一起去做。
但上述都只是我的美好幻想,并没有成真。
初恋他不体贴不温柔,并没有把我当小公主宠着;他会在我向他倾诉时说自己有事要做;约好见面却总是迟到,让我在寒风中等很久也不道歉;放假了不去车站送我;回到家后半个月也没有来个电话。
在一起时当局者迷,分开时倒把我们之间的一件件事情理清楚了:他没那么喜欢我,我遭到了慢待。
后来他解释、道歉、挽回,又极尽温柔体贴,那句“分手”我怎么都说不出口。要不,还是好好谈下去吧!这毕竟是初恋啊!然而没想到愚钝的我经过一个寒假的沉淀,忽然耳聪目明,听懂了他所有的性暗示。
呵,想把我骗上床哪有这么容易!
有些男生啊,想找个免费的女朋友陪吃饭、陪上床,逮到一个清纯无知的妹子就展开攻势。你以为你遇到的是爱情,其实不过是寂寞与欲望。
那当时为什么会在一起呢?
二
大概是太缺爱,自小学起,我就不断地喜欢上各种各样的男生。
大一时遇到一个学长,温柔体贴、成熟稳重,他满满的安全感让我深深着迷。喜欢他的时候鼓起勇气约他去骑车、散步、看展,雨天给他送伞,晚上给他发消息。感觉不到他的回应,我也想过放弃,但那时的我认为如果心里面没有喜欢的人,自己就没有活力。
这种暗恋持续了8个月后,在一次聚餐时被学姐当众戳穿。
秘密被曝光,喜欢的学长躲了我1个月,然后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我,他说我们没有可能。当时,初恋刚刚出现,对我“一见倾心”,展开攻势,而我一直没有答应。被学长拒绝后我很受伤,哭了几场,转而投奔了他的怀抱。
在初恋慢待我的时候,一个关系很好的社友告白了。我和这个男生一起参加过各种社团活动、带过部门、值过班,相处得很愉快,但我一直没有多想,直到他告白,我才发觉他对我的好。他包容我的时不时的小脾气,给我买糖葫芦,在社团工作棘手时给我建议,总是笑着陪在我的身后,给我无限的安全感。
分手之后也想和他试一试,但刚结束恋情,我心有余悸。我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要谈恋爱。只是为了被保护、被照顾、被宠着么?我就这样缺爱么?
三
我没有答应社友,可又戒不掉对他的依赖。说好做朋友,继续给予对方关心和激励,但其实总是他在给我解决问题。有时觉得这样的关系太近、太暧昧、太不公平,既然不想和他在一起,就不应该继续享受他的好,让他继续付出,但来自他的温暖我又无法拒绝。
就在我犹豫纠结时,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单身指南》。
一直被爱情保护得很好的女主角,某天突发奇想,跟男友提出分开一段时间,没想到却被分手。成为单身后,她被浪子伤害,遇到一个大叔想去改变他的生活却被人家轰走。在生日派对上,派对姑娘说她遇到每个男人都会自觉张开双腿,其实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派对姑娘说:“如果我要找男朋友,我会找一个能完全接受我的人,因为我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混乱的生日派对过后,姑娘决定真正去过一个人的生活。于是她开始改变,读自己想读的书,登自己想登的山,开始享受自我。
这部电影的评分并不高,但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我跟女主角很像,不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分青红皂白,总想依赖别人。也许,不再需要爱情的时候,才是适合爱情最好的状态。
我决定,戒掉对社友的依赖,好好地过一个人的生活。
四
刚开始会不适应,会总想找个人陪伴,后来生活日渐充实,我开始独来独往。“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但洒脱多于孤独。
今年夏天,我独自去内蒙古旅行。用5天辗转三个市、徒步18公里去蒙古汗城、到草原腹地爬山看云影流动、冒雨去吃涮羊肉、在客车上看完一本书、游记登上简书首页,这些曾向往的事情,我全都一个人完成。
我清晰地记得在草原上徒步时,风贯穿身体的感觉,那是一种回归与喜悦。在这一年的生活中,我逐渐找到了自我。我不再需要别人给我安全感,不需要有人可以依赖,也不需要谁来把爱补给我。
人在弱小迷茫时,总是将外界那些渺茫的东西抓得很紧,而真正回归自己强大起来之后,才发现没有什么戒不掉、放不下。
单身有什么不好呢?单身是自我提升的黄金时期。看书、健身、写文,我的生活和内心一样充实。最理想的爱情,是势均力敌、相知相爱、相互促进。
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单身也能绚丽多姿时,再去邂逅那个同样精彩的人。我期待那个人的出现,但若清风不来,我亦自盛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