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将来怎样看待自己?能否热爱自己的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起点,是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我在工作的很多年见到过很多家庭教育的优秀案例,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家庭教育也能够有方法、有机会、有成效。
一、营造相亲相爱的良好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非常强的重要性,家长要注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愉悦、自主、互动的家庭环境,比如:全家人和孩子围在一起吃饭、亲切地聊天、开心地做游戏,身心愉悦地成长;家庭里孩子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他有自我支配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安静地独处培养自主能力;家里可以邀请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收拾碗筷,从小培养责任感;为孩子提供机会照顾生病的家人、照料宠物、接待客人、学习体恤他人、关爱弱小,培养爱心付诸行动;和家长一起做游戏,培养他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互相辅助、互相补充的作用,上面列举的都是学校教育所达不到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要努力创造一个适于孩子的环境,以身作则引领孩子的正确言行。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强,可塑性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做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履行承诺,这才真正具有教育的力量。
二、关心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幼儿阶段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时期,赋予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标志,也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身体、思想、性格及情感上的细微变化,耐心帮助解决其困难。另外在饮食上也要合理搭配,不吃或少吃零食,不必要吃儿童营养品,只要主食中每餐营养均衡即可。荤素搭配,每天吃水果,多喝水等等。
三、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孩子社会性的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孩子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
家长应注意为孩子创设温馨、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立。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和睦、父母勤俭,热爱劳动,孩子就容易形成诚实、爱劳动、责任心强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放纵,会使孩子任性、娇气、自私,形成不好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首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注重自己的言行和榜样作用,因为孩子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不要训斥、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有了错误,也应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用共情的方法舒缓孩子情绪,引导孩子的健全性格。
四、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论是赞美还是指责,来自父母的是最多的,父母要善于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孩子的喜或忧都与你分享时,你便是成功了。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幼儿园和家庭提供了科学的养育指导,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平时做到爱心要让孩子知道,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和学校相互配合,“教”在学校“育”在家庭,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幸福快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