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现实的脱离

作者: 安静看书人123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15:55 被阅读0次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步履如飞,三岁半开始直到二十多岁,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度过了人生最初的二十载。每个人都无法躲避开学校的教育。

    “人生识字始忧患”,初入蒙学,识文断字。语文的教育为根本之教育,通义理,明是非。语文的教育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更多的是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工具。文字承载了文化与知识,我们通过文字了解如今的世界和过往与现在。观点与理念的构建最早都来源于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篇文章,文章潜移默化地在幼小的心灵中构建三观。系统的教育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每一个现代人都可称为有识之士,我们知识的贮备量,是过往之人所不可及。我们见识过太多精彩,既有孔夫子辩日的哲学,也有大漠孤烟直的壮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不羁与洒脱。只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群星才在课本中留下只言片语。我们看见了他们人生的壮美与无穷。每一句言语冲击着我们,让我们心向往之。

    可课本中的人莫不是一时之人杰,而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渺小一粒。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的儒学部分,莫不是教人成君子成圣人,立德立言著书。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最耀眼的星辰所散发的光芒。圣人之高远,离常人之远难以鸿沟计。在语文的教化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理想 ,他们的豪情,他们的意气风发。可是我们看不见普通人的生活,看不到和我们同样普通人的日常。

    教育不断发展,由最顶尖的教育逐渐普惠大众。始初的太学而成今日的义务教育。教育之普及和获取知识之便捷可令古人瞠目结舌。教育由原本的上层垄断而变成如今普惠之物。原本的底层是不可能接触到教育,自然而然也不可能有生活的讲述与文字的描绘。古时之人,生存才是第一要素,何时能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不读书不足以开智,贫瘠的生活所带来的是过度的劳累。宗教,迷信,习俗占据着人们的思想,盲从与习惯成为自然。所以我们看不到普通人的 思考与言语。

    而现代文化知识大量普及,知识以近乎零成本在传播,我们在网络中可以搜索到我们任何想要的知识。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我们免于饥饿。触手可及的知识,和足够生存的基本条件,在现代中的我们可以自由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以无比丰满,我们与古往今来的先贤对话, 我们看到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纵横捭阖。我们在精神的世界中看到了太多的崇高,太多的宏大,太多的思索与探索。我们心向往之。可精神世界的宏大却要依托于现实的基座。精神世界就像天上的风筝,而现实就是风筝的轮盘,精神世界越飞越高而轮盘却一直地上,线越绷越紧,撕扯越来越剧烈,最终必将是消亡。而先贤们更多的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土壤,温养出精神世界的参天大树。

    知识的爆炸所带来的是我们绚丽灿烂的精神世界,可却又如琉璃易碎,彩云易散,没有任何现实的滋养。知识的便利让我们能接触到最顶尖的思想与探索,可我们却忘了我们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圣贤的灵魂高高漂浮在天空中,而我们的身体却只能牢牢地扎根于土地上。

    这是最好的时代,知识随处可见,我们时时刻刻可以汲取到人类世界最杰出的思维,我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刷新改变,变得宏大与深厚。而现实的生活却往往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精神与现实的割裂如鸿沟不断加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与现实的脱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xh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