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0 周六 晴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01
老爸在世时,凡事谨慎。
特别是在邻里相处时,更是小心自律。
以前住的是单位宿舍,邻居都是同一单位或同一系统的。口碑自然就是脸面。
母亲是个大嗓门,每次母亲发脾气,他基本上都是不回应,怕邻居听见不像样子;
家里偶尔有物件需要修理,他也是拿到外面,不愿惊扰邻居;
弄脏了楼梯,会马上清理;
垃圾不愿放在门口,下楼时才带出去……
凡是损人利己的事儿,他不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他更不会沾边。
为此,我和妹妹总是说他活的太累,胆小怕事,总是看别人的脸色。
后来买了商品房,在选房子时,父母就非常中意楼盘是政府机关开发的,邻居也大多是机关工作人员。楼上有三家都是教委的,素质高。
搬来后,事实并非如此。
老爸开朗,很快就和邻居熟悉了。见面打招呼,唠家常,不亦乐乎!
过了一段时间,老爸说,楼上那两家的爷们,见面从来不说话。有一次,一起下楼,我给他开对讲门,连句谢谢都没有。
我问,哪家呀?好像都和我说话呀!
老爸说,就是教委的。
我问,教委的哪家?
老爸说,有一个算一个,见面都不吱声。
我笑了,年轻人不爱理你们岁数大的。说完,自己也觉得这理由说的挺尴尬。
02
世间再无杨翥,卖驴之典,早已成为千古绝唱。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
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现在,这样的故事,我们只能在典故中才能看到了。
现实中的版本是这样的:
有一天,我们坐在家中。楼上传来一阵一阵的蹦跳声。我都觉得诧异,何况是有心脏病的老妈。
听了一会儿,不见收敛。家人决定上楼看看,这出头露面的事儿,自然落到老爸的身上。
一会儿,老爸回来了。气的直摇头,叹气。
细问才知道。楼上家里挂了个篮球筐,孩子穿着球鞋,在家练投篮呢!
真是奇葩。
老爸说,那当爹的回复,更奇葩。说是刚刚中考完事儿,让孩子放松放松。
老爸说,这放松也得去外面呀!在家这样,楼下的扛不了。
老爸又说,普通人都做不出这事儿,还为人师表。
03
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后来,投篮孩子的爸爸高升了。到了某学校当副校长,自然家也搬到了更好的小区。
老爸听到这个消息,只是说,这样的人有胆识啊!
在家投篮,还理直气壮。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