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节,究竟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
是故乡,亲情与美味的配比?是不远万里、舟车劳顿的肉身体验?还是衣锦还乡和困顿不堪的强烈对比?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老姜今年72岁了,认识他的人都叫他三哥,老姜每年过年都会做一锅最好的大白馒头,出锅时,各个都点上红点,精精神神儿的.老姜提前准备好纸箱,等馒头凉透,会小心翼翼的把馒头装进纸箱,再把纸箱搬到院角背阴的大水缸里,储存起来.留待年三十祭祖时用. 这一套流程他从不让别人插手,年年如此.大年初一,看着儿孙们在供案前躬身拜倒,是老姜觉得最神圣的时候,为了这一时刻,他愿意终夜看护供案上的香火,从来也不觉得累.
在过去,过年祭祖是农村最不可或缺的习俗。祭祖,也可以理解为对祖先的怀念与敬奉.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精神留存。2500年来,自孔子以后一直如此.
在中国,家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 从南到北,广袤的国土,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对家的定义千差万别. 但无论如何差异,都脱离不开对故乡美食味道的记忆.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过年回家,离不开对故乡熟悉味道的回味.
老姜从来不会做饭,但这难不住老姜的老婆,土灶煮上一大锅猪白肉,是一年里所有美味的巅峰. 白肉煮好,从来都是舍不得直接吃的,要用瓷盆扣好,等着年初一早上,烩上白菜、粉条、冻豆腐一起吃的.可眼馋、嘴馋的孩子们哪里有这份耐心,等到年三十,白肉也就真的变成了白肉(肥肉),精瘦的部分早就被左一块、右一块的偷撕了吃.这也成就了孩子们对年味的美好记忆,就算远在千里之外,过年也是要被这美味勾扯着回来.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生活,奠定了中国人对家的理解。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哪里也就成为了家.
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的群体,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在这个时候,中国人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团聚更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关于春节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