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女子幸福课》里面一直再说思维主线这个问题,比如刘老师记笔记如此清晰有效,是因为她抓住了山长课程的思维主线。山长的课程如此深入浅出,也是因为他背后有一条思维主线。思维于我们非常重要,如《与神对话》里说,人类交流的最重要3种方式便是感受,思维和经验。可见思维对我们非常重要。
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我最近有些摸索和体会,在此总结如下:
1.思维是建立在感受之上的,想要孩子的思维清晰就要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很小无法识别自己感受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去了解和认识自己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孩子生气哭了,大人会着急哄劝孩子:不生气,不哭啊。孩子这个时候通常会更加生气,因为他的情绪没有被看见和接纳,同时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感觉被否认。
比如孩子在搭建的时候,生气的把搭好的积木推掉,不愿意再搭,父母很好态度的告诉他不要生气,不要把积木推到,孩子依然会非常生气,甚至大哭大闹。我在与小儿互动的时候,会经常问他的感受是什么,有时候也会帮助他识别如他搭积木半天搭建不起来时,很生气的把积木扔掉,我会问他尝试几次都搭建不起来是不是有些气馁、沮丧?然后又有些生气?通常孩子的这些情绪被看到会非常平和也很愿意再一起重新想办法解决问题。
2.事实性思维。事实性思维也是一元思维,简单地讲就是告诉孩子事实,让他们建立简单的因果逻辑思维能力。今年过年在家,我当时看到了一个很经典的农村奶奶哄孙女的过程。小孙女跟其它小朋友玩的时候,把木屑到处扔,扔到另外小朋友眼睛里,奶奶制止小孙女,小孙女就很伤心很气愤的哭泣。奶奶当时为了哄劝孙女就说:好的好的,孙女不哭了,奶奶知道不是你扔的是XX(旁边的姐姐)扔的。结果是导致旁边的姐姐委屈气愤而离开。
这样一个过程不仅破坏了小孙女的事实性思维,还让旁边的事实性思维大打折扣,而我们在带孩子过程中也很容易进入这样的误区。比如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别哭了,我给你买棒棒糖。 比如我在忙碌的时候,孩子问我问题,我会随便的回答。这些因果不对称,或者不深入探究的问题都是对事实性思维的破坏。
3.积极正向的思维。我最近跟孩子互动中,寻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孩子积极正向的解决问题二不对抗,就是问他问题。
比如孩子在公园里捡了一个很漂亮的石头,想给在睡觉的爸爸看,我们的对话如下:
儿子:妈妈,你看这个石头漂亮吗?
我:嗯,真漂亮
儿子:我要拿去给爸爸看?
我:那你什么时候去给爸爸看呢?
儿子:现在就去给爸爸看
我:嗯,那么想给爸爸看啊,爸爸在睡觉,你准备什么时候给爸爸看呢?
儿子:那......那就等爸爸醒来后再给爸爸看
我:嗯,儿子真会体贴人。
我以前的惯性方式是:
儿子:妈妈,你看这个石头漂亮吗?
我:嗯,真漂亮
儿子:我要拿去给爸爸看?
我:爸爸在睡觉,你晚点儿再给爸爸看好吗
儿子:不行,我就是要现在给爸爸看
我:可是爸爸在睡觉嘛,晚点儿给爸爸看好吗
儿子:不行,我就是要现在给爸爸看
这样的惯性通常让我们陷入对抗和拉锯中,最后自己情绪不太会处理的话就容易给孩子扣帽子。而前面一种问问题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会自己积极想出办法并很有成就感,我们还能顺势而为的夸夸他给他更多的信心,一举三得,而且屡试不爽,几乎用问题的方式儿子都能自己想出办法和按照规则去执行。
4.精准思维。我会经常在生活中引导儿子精准的描绘一些东西,所以即使只有三岁的小儿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都很不错。比如儿子要吃一个棒棒糖,我会问他吃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口味的棒棒糖。有一次一个很有意思的一次对话:
儿子:妈妈,我要吃苹果
我:好的,妈妈到时候给你买
儿子:我不要吃蒸的苹果哟
我(故意):那你要吃假的苹果吗
儿子:我说的是真正的苹果啊
我(故意):难道你吃的都是假假的苹果吗
儿子:我不要吃那种锅里蒸的苹果,而是真正的那种冷的脆脆的苹果
当时未满三岁的儿子如此描绘,我自己也吃惊,后来想想这与平时不断让他去观察表达细节有很大的关系。
网友评论